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栏目> 重点播报 > 正文
任仲平:各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希望所在
http://wmf.fjsen.com 2009-11-30 10:4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耕作,从人背马驮到天路横越,从无学可上到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大学生……60年来,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民族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各民族正在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现代化工农牧业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百元分别增加到13170元和3389元。

马克思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国家认同,并不是认同一个虚幻的国家概念,只有建立在实在利益、切身感受和共同未来之上,认同才真诚、持久,才有打破阻隔、穿越风雨的力量。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四)当今世界既是一个国家的世界,也是一个民族的世界。3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一般而言,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政策,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模式。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存在的崇尚多元主义的“沙拉碗”现象,我们也能看到有的国家奉行的用主流价值对其他民族加以融化和改造的“大熔炉”现象……外来冲击中被动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的古老国度,却采用了自己特有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是中国式的“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留自己的个性,又有着和谐的关系、共同的家园。这样的模式,是中国式的“齐心协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度认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走上法制化轨道;从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真正高举起民族团结的大旗,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共求解放幸福的革命纲领,并在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祖国。60年来,新中国秉承的团结起来、共建国家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在民族团结的价值取向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筑牢了认同的屋顶。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表情版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查看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