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空巢老人”,不能不让人忆起这样的一则报道: 南京市一位63岁的老太太,在漆黑的夜晚孤独地死去,一直到第三日,因改装水表,邻居们才发现,家住大桥南路40号一楼的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而同样一则报道依然令人伤神不已。上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邻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近两年,近日,因其所住房屋外墙漏水,工人推开半掩的房门,才发现这位老太太早已死于床边,化为了一堆白骨,因去世时间太久,遗骨已成胶质,与家中地板粘合在一起……
表面上看,上述悲剧事例属于“空巢老人”的个人或家庭悲剧,实际上却是社会对空巢老人关爱关心缺失的社会悲情。有基于此,每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人一定以做出以下诘问:我们是一个崇尚互助和关爱的社会,为什么这样的一个社会会任由一名年迈的老人孤独地离世而去?一个以弘扬和谐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氛围的社会,为什么一个亟待关爱扶助的老人,却享受到了温馨?而一个生活在闹市区,有着各个基层组织的社会构筑,为什么竟然会令一名老人在孤寂中死亡?所以,一次次极个别或很偶然的典型事件,未必不能折射出时下社会的温暖冷暖,也一定会将这种社会之痛进一步放大。
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老年人口增长5000万,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人的增幅“跑步前进”,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发展到三四个人中就有1个,且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超过50%,与日本等严重老龄化国家比重相当。就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6亿,正朝着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转变,这或将是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一个社会负面因素。看来,空巢老人现象已将逐步演变成未成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未雨绸缪。
从理论上说,“空巢老人”现象增多与老龄化社会来临有关,也与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有关。但是,这似乎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即使是西方一些鼓励多生的国家,老龄化和和空巢老从现象依然无法避免。不过,一些国家的做法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其主旨是逐步发挥社会的调节功能,逐步由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而言,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能力,是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有效路径。
同时,笔者还以为,中国有中国的亲情观念,对于西方国家的做法也不必要照搬。一是做为“空巢老人”的子女们,还应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多和老人们团聚、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和精神上的慰藉,使他们的心灵上不再孤独;二是对于子女的确无法尽到义务的“空巢老人”,基层社会组织就应该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来主动担当,给他们多提供一些集体的关爱,多组织一些社区活动、文娱活动,或者在老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关爱之手,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老人们的心理负担。第三,有关“空巢老人”现象,各级政府应该当成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给老人们尤其是“空巢老人”创造一个较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病人所医”。也唯有如此,才能较大限度地治愈“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隐痛,或者说才能避免类似的“空巢老人”悲情之事。(毕晓哲)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2-02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有多少老人与无助相伴?
- 2009-12-01传递志愿服务 “空巢老人”回报社会关爱
- 2009-12-01"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有多重要
- 2009-11-26空巢老人过三关
- 2009-11-25别让“空巢老人”空了“心”
- 2009-11-18"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12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