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对于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相互衔接,又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真理性。然而,这一理论只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且根据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换,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可以说,只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研究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认真总结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并及时把这些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既能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理论。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始终以群众为中心,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走进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把握群众的所思所虑,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理论学习成为群众的自发行为。为此,应着力把握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群众的理论需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二是更加注重群众的理解需求。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根据群众的行业特点、知识背景、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用其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理论。三是更加注重群众的审美需求。当前,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爱知、爱美、爱乐的愿望更加强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眼于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文化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和艺术形式宣传科学理论,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努力实现求真、求善、求美的有机统一。四是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需求。当今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群众不仅具有强烈的表达愿望,也掌握了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参与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保护好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群众在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武装中的主体作用,使其认识到科学理论是自己参与创造的理论,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是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2-28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教材
- 2009-12-26李长春: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2009-12-01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2009-11-17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张彬先进事迹理论座谈会记略
- 2009-03-18《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