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化育人引领乡风文明
马尾区委宣传部长 俞建春
近年来,我区立足区内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文化活跃的实际,用文化发展引领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努力实施文化示范带动、文化培育新风,使文化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一、提升文化设施,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注重对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全区农村文体设施得到整体升级,公园、球场、室外健身路径、大礼堂、农家书屋等场所数量剧增,基本做到村村都有电影院(或大礼堂),村村都有室外公园健身路径。
在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的经费筹措方面,利用侨资、侨力办文化成为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我区农村中华侨众多、侨资雄厚,各镇街紧紧抓特色,认真打好文化“侨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通过知名华侨回乡恳亲利好时机,举办茶话会、座谈会以及实地观光等形式,宣传家乡建设成效,让华侨对家乡变化有着更感观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投资建设文化不仅利在当代,更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吸引更多侨资融入文化事业建设中,形成多渠道、多主体投资文化建设的格局,有效地解决政府在文化投入上资金紧缺问题,根本性地改变农村文化设施滞后现状。在政府的牵头和华侨的资助下,全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蓬勃发展,一些大规模、高品位的文体中心大楼,主题休闲公园相继建成,村(社区)电影院、俱乐部、室外健身场所、图书馆、阅览室等基层文化阵地基本完善。如亭江镇近5年来华侨投入近3200多万元,用于文体设施建设,全镇的公园、篮球场、室外健身点等场地面积增加了近3倍,各类文体活动中心数量增加了4倍多,亭头村新建的文体中心,投资1000多万,建成集图书馆、室内篮球场、活动中心等一体的综合性文体中心,正申报全国先进农村文化基地。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乡风文明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丰富文化活动,充实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
以文化活动促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经,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中心工作。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是活跃民间文化团体。根据我区农村在家的群众以老人、妇女、孩子为主的人口结构特点,针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积极扶持组建各种民间文艺团体,成立了闽剧、评话、伬唱、书画诗联研究会等社团,亭头、闽安、象洋、洪塘四个村成立了四支女子腰鼓队,并组队参加市国庆千人腰鼓表演。“板凳龙”是亭江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都应邀参加“两马”闹元宵文艺踩街活动。琅岐的肩顶戏成为具有马尾特色的民间艺术,目前正积极准备参加今年福州市民俗文化节。各村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十番音乐活动、赛龙舟活动、闽剧、亻尺唱、肩顶戏、踩高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活动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开展。据统计,全区农村每年公演闽剧达300多场,伬唱、评话达70多部,书画展3—5场。二是推动文化“进村入户”。每年组织多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开展电影下乡宣传月活动,深入全区所有村居连续放映,并结合电影展播进行“计生”、“环保”、“平安”、“国土法”、“森林防火”等宣传,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三是深化各类文明评选活动。以评选“文明户”、“文化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对丰富家庭文化、美化家居环境等方面的追求,使“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部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家庭和谐为中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魅力家庭”评选,并在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播出,产生积极的影响。以社会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内容,积极推荐农村孝老之星、身边的好人和省、市级道德模范。通过各种类型的评选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三、着眼移风易俗,破解乡风文明建设的难题
目前,农村中还存在着一些热衷于搞寺庙观堂建设和封建迷信活动的现象,文化的观念意识还不够先进。许多农民在操办喜、丧事中讲排场、比阔气,逢年过节花在一些迷信活动上的钱令人吃惊。其次,在农村常住人口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存在许多糟粕,搓麻将赌钱、六合彩赌博等等。为了革除陋习,告别不文明行为,各镇、村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一是提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位。每逢节庆日,通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每年元宵节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到“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中;亭江镇每年二月都把原来迎神拜佛的迷信活动引导、转化为喜庆热烈的“泰山文化节”踩街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海外乡亲积极参与,达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娱乐人心的目标。每年“拗九节”各镇村都不失时机的宣传尊老爱幼的美德,通过组织妇女煮“拗九粥”、给老人送太平面等方式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端午节,各村开展龙舟竞渡活动,激发群众昂扬的斗志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二是提升农村祠堂文化内涵。针对各村祠堂多的特点,各镇村积极借鉴其他区县的做法,对祠堂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如琅岐镇出了不少文化名人,著名的书法家,镇里书画爱好者众多,青少年的书画教育成为特色,且该镇具有众多历史悠久的祠堂、祖庙。为此,琅岐镇以此为出发点,在祠堂里展示书画作品,把祠堂、祖庙转变成书画展馆,变成农民的文化站。每年暑期的青少年夏令营,都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这里学习参观,并组织小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今年还组织了第一届农民书法笔会,促进乡风文明的不断发展。三是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各村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四、培植乡村休闲文化游,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品位
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挖掘农村中所蕴藏的文化资源是提升农村文化品位促进乡风文明的新思路。利用船政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以闽安古镇文化、侨文化为主攻方向,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修复迥龙侨、巡检司、清军义冢、南搬炮台等,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的单位。积极开发运作好农村旅游文化资源,以“闽安古镇为龙头”整合众多文物,使之和马尾城区的船政文化连线成片,遥相呼应,成为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另一方面,积极建设农家特色休闲度假区。充分利用各村(社区)临江靠山的资源,加大对沿江、沿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改造闲置鱼塘,建设休闲垂钓区;结合山区民风纯朴和优美自然景观,建设集休闲、度假、登山、踏青于一体的山区休闲度假区。几年来,这些积极的尝试,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要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必然自觉加强软环境建设。农村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农民的文明素质提出客观要求,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的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如琅岐镇四季瓜果蔬菜旅游观光采摘游受到周边市民的欢迎,为推动琅岐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马尾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