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志愿者朋友们:
作为一名曾经的志愿者,和今天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我首先想代表上海千百万志愿者,感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能够将“志愿者”这三个字作为它第32届的主题。我们知道,文化讲坛“开坛”5年,已经举办了31届,“文化”一直是这个讲坛不变的主题。今天,“志愿者”这三个字能够成为文化讲坛的主题词,正说明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今天,“志愿者”已经从一个一般的社会现象,逐步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向善、向美、向上。
中国志愿者活动是从青年中最早聚集起来的,那是1992年铁路新春温暖行动为春运提供志愿服务,我有幸作为最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见证了这一活动如何从一群先进的青年的先锋行动逐步发展为今天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参加志愿服务逐步成为社会的风尚,也成为青年的时尚,对此我们不仅欣慰,更感自豪。感谢文化讲坛,给我这个机会,来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与观点,我想谈三点想法:
第一,志愿者文化要成为上海世博的亮丽风景和深刻记忆。
纵览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世博会留下的精神遗产,远远大于物质遗产。对于主办国来说,举办世博会的最大所得,在于启迪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在北京奥运会已经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示给世界之后,上海世博会应该有更高的自我期许和追求。大阪世博会改变了日本国民的精神面貌,是日本进入现代化国家的标志。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改变了西班牙当时“北富南贫”的不平衡发展。今天,离上海世博还有50天,离上海世博闭幕还有234天,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世博会期间的上海将为世界呈现什么?世博会又将为上海留下些什么?我们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着我们。我们的希望是,让志愿者成为世博会期间上海最亮丽的风景,让志愿者文化成为上海世博会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我将志愿者活动定义为社会流行文化与青年的时尚追求。我的看法一是志愿者活动应该成为社会流行和青年时尚,才能成为足以影响人和社会的文化力量,狭义的文化不就是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模式吗?说流行和时尚并没有降低志愿者工作的价值,恰恰是我们应为之期待的发展和前景。第二,我还要说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流行和时尚,奥运志愿者如何成就了“鸟巢一代”;今天的世博志愿者岗位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职位”之一;志愿者的身影不仅活跃在举世瞩目的大型赛事和活动中,更活跃在所有服务的领域和基层的社区,这就是更有意义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最重要的进展是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开始时尚化,而且常态化;做志愿者不仅开始获得社会认可,志愿者更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人群。从社会学意义上说,这最后一点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志愿者不再只是做做好事的热心的个人,这个有道德评价意义但尚无社会分类意义的范畴,已经成为一种既有道德涵义更有社会意义的社会身份,一个特定的社会人群。这是改革开放的中国获得的最大的社会发展之一,也是创造和发展志愿者文化的最大的社会人力资源。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