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打造“四大新家园” 构建和谐新农村
近年来,福清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打造“富裕新家园、整洁新家园、欢乐新家园、和谐新家园”,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海滨乡村,取得可喜成果。
一、坚持服务发展、增强活力,打造“富裕新家园”
把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围绕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照“项目推动、服务到村”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301元,比增81%。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先后组织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编制村建规划”、“家园清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三网(林网、水网、路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加快农村文体事业发展、村镇物业管理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强服务指导。成立新农村建设服务队,抽调120名干部成立24个新农村建设镇街服务队,具体指导、协调、督查镇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10个市直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服务队,负责督促指导各个项目的落实推进。
三是建立服务机制。一方面,整合镇街服务功能,集中设立村建、民政、计生等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即办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构建“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一个窗口取件”全程代理制模式的便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推行村级代办制,构建村民服务窗口。服务内容全部上墙公布,并明确办事人员和办事时限。同时,进行“一人多岗化”培训,让所有村干部熟悉服务窗口的各项业务,方便群众办事。
四是探索帮扶机制。开展“干部回村携手共建新农村”试点。由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挂钩联系试点村,并指定1名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回村帮扶。同时,加快推进“村企联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立企业对村、对农民群众的帮扶渠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周边镇村建立利益联结体,促进镇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二、坚持长效整治、优化环境,打造“整洁新家园”
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文明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切入点,围绕“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家园清洁行动长”效机制,将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及重要节假日的前一天确定为全市“家园清洁行动日”,两年半来全市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治五乱、抓三化”成果显著,被省农村家园清洁领导小组评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先进市”。
二是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管理新途径。选择条件较好的村作为“物业管理”试点,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赞助和村民自筹三者相结合的办法,以市场化的手段来弥补农村行政管理的不足,有效提升了农村环境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新村建设规划。针对不同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征、农民建房以及各类建设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全市已有133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坚持文化引导、重在建设,打造“欢乐新家园”
把农村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着力在农村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三个方面下功夫,大力繁荣活跃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是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农村文化阵地。采取“政府投入、镇村筹措、民间捐资”三条腿同步走的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全市有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分站和各种俱乐部、村居文化室236个,图书馆(室)476个,农家书屋207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城乡健身公园广场21个,活动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行政村)都有一条健身路径的目标。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三级文化体育网络。
二是建好文艺社团,壮大农村文化队伍。全市有“民间职业剧团”近90个,演职人员3870人,年演出2万场次以上;目前共有健身、管乐队、十番队、木偶剧团、车鼓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民间传统艺术社团”近200支;“民间文艺社团”也拥有农村业余文艺人员近万名;农村诗社、画社、棋社、文学社等十分活跃,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生活。
三是搭建活动平台,活跃农村群众文化。各镇村都搭建“农村广场大舞台”,节庆文化大看台”,“乡村民俗大戏台”,引导农民自发组织、积极参与“激情广场大家唱(跳)”等广场文化活动;抓住春节、中秋等各种节日契机,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文化扶贫、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活动;挖掘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文艺踩街、闽剧表演、社戏庙会等系列民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四、坚持创新载体、深化创建,打造“和谐新家园”
把创新、深化各种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的重要抓手,积极拓宽创建思路,充实创建内容,增强创建活力。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培育新型农民。把提升农民素质、倡导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核心内容来抓。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美德在农家”、“好婆媳”、“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创“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大力普及文化科技知识,宣传“婚丧喜庆八不准规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破除农村陈规陋习。荣获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称号,创建了10个科普示范镇、50个示范村、5个示范基地,新厝镇科协还3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二是注重典型引路,打造创建品牌。在开展“一镇(街)一品牌,一村一亮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不少好“品牌”,如龙田镇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宏路街道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等。坚持把“文明户”、“文明家庭”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工程,开展了福清市公民道德建设“五项十佳”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同时,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坚持“挖掘、培育、推广、宣传”亮点的原则,2009年在巩固提高已有的20个重点示范村的基础上,又培育了11个重点示范村、30个“家园清洁”行动卫生村、并公开选拔了12个能代表全市新农村建设水平的精品村作为先进典型。
三是注重整合资源,促进联动共建。开展村企“三联共创”活动。党建工作联“创”: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有286%的村与268家企业实现了党内活动共开展。经济效益联“赢”:2009年,共建村帮助企业招收合格工人4900人次;企业主动反哺农村,有120多家企业出资帮建村公益事业。人才双向联“培”:村和企业互派骨干挂职锻炼,既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福清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