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抢险队,时间就像上紧了“发条”:
15日早晨7点50分,公司抗震抢险队开赴玉树灾区;穿越三江源高原冻土地带,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历经10多个小时的颠簸,16日凌晨3点,杜金玉他们一行抵达玉树。
杜金玉和工友们立刻接到任务,抢修结古镇通往巴塘机场的35千伏受损线路,对受损铁塔进行前期应急加固。
由于受损铁塔与机场公路被通天河阻隔,材料运送需要人工搬运。杜金玉率先扛起一根60多斤重的杉木,在高海拔缺氧的环境里,硬是走完了3公里长的崎岖山路,老杜的脚步显得有些滞重。
顾不上休息,杜金玉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气喘吁吁地带头爬上铁塔,指点着塔下队员赶紧搭立杉木杆。
当晚9点30分,抢修小组完成了三个受损铁塔抢修加固任务。地震后40个小时,灾区结古镇35千伏中心变电站通往玉树机场的专线成功合闸通电。
直到17日凌晨,杜金玉和同伴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山坳……
繁重的任务接踵而至,杜金玉的班组又承担了赛马场10千伏线路工程抢修任务。
玉树赛马场是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这里安置了近3万名受灾群众,还用不上电。
高原一天有“四季”。4月17日这一天,抢修队经历了冰雹雨雪,天晴后紫外线又把人的脸灼得生疼。
杜金玉一天都带领年轻队员挖坑、立杆塔、展放线路。挖坑,是个重体力活,需要深挖2米,但因开口1.2米长、60厘米宽,只能容一个人在里面挖。老杜不时跳进坑内,抢着干。他这一个班组,当天就完成了所有15个基坑任务。
当晚,看着赛马场仍然漆黑一片,杜金玉着急发慌,“必须尽快让赛马场安置点通上电。”
接下来的连续两天,他和抢修小组把午饭带到工地,放弃休息时间连轴转。在高海拔地区,在杆塔上作业,就连年轻人都感觉吃不消,但是他却没有喊一声累。
搭横担、解线头、校正线……每次立杆放线都至少需要上下五次电线杆,但42岁的杜金玉爬上爬下,在杆塔持续高空作业。
19日17点,赛马场线路所有施工任务完成,具备了带电条件。电闸一合,耀眼夺目的探照灯和路灯照亮了硕大的赛马场……
当晚,杜金玉踏实睡了个好觉,好迎接20日新的任务。
但谁也不知道,20日已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天……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4-23他们用高超的专业技能点亮生命 给灾区带来希望
- 2010-04-22绿色 为拯救生命而“燃烧”:抗震部队战斗精神解读
- 2010-04-22女民警马玉芳:"我为没能抢救出更多生命深感难过"
- 2010-04-21全国哀悼日凸显家国温情 格桑花 向生命献上敬意
- 2010-04-21为了废墟下的生命:记玉树灾区民族民工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