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唐国忠
(2010年4月23日)
同志们:
刚才,泉州市委副书记黄少萍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后发展思路;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长青同志介绍了泉州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昨天下午,与会同志还实地考察了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和东山村的创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泉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与泉州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泉州模式”,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兼顾、三个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创新、有突破、有亮点、有经验、有典型。希望与会同志认真研究“泉州现象”,深入学习泉州经验,抢抓重大机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推动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交流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刚才省委农办、省综治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长乐市、漳州市农业银行的领导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经验总结又有形势分析,既有工作思路又有对策建议,听了很受教育和启发。下面,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结合同志们的发言和提交的书面材料,我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地各部门认真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表现在:一是形势政策教育广泛深入,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勤奋致富、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尊重科学、遵纪守法、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在农村中正在逐步形成,涌现了王树先、徐丽珍、朱邦月、罗成财等一批全国和省级道德模范。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镇村综合文化馆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深入实施,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各地发展农村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涌现了南安“文化低保”、长乐“半小时文化圈”、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等一批创新举措,有效改善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各种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家园清洁行动、绿色家园、“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十进农家”、文明墟场、“文明示范五榜”、先进文化进祠堂等创新实践层出不穷,涌现了3个全国文明县城、15个全国文明村镇、33个全国创建工作先进村镇。这次会议安排了6个典型发言,还印发了许多书面交流材料,这些经验各具特色,都是实践中的创造,具有典型性、创新性、指导性、可学性,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深化了我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这就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一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服务农村大局的关系,坚持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项任务,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整体效应。二要处理好农村环境文明建设与农民素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既见物又见人,在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三要处理好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农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四要处理好因地制宜、因村创建与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的关系,坚持立足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立足当地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立足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突出特色、因村创建;同时要善于总结推广一批生动鲜活的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五要处理好发挥政府作用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关系,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结对帮扶、联动互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党政群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各类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要处理好引导外部支持与激发内部活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办实事好事,让农民乐于参与、便与参与,在参与中获得实惠、得到提高,使创建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
二、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当前,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今年2月12至15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福建,走老区、看特区、访侨区,与基层群众、老区人民和在闽台胞共度新春佳节,对做好福建工作提出了抓住“两个机遇”、把握“三个更加”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抓好“三个切实”的工作任务。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久前,李长春同志委托中央文明办给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回信,充分肯定了蓉中村“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遵照长春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央文明办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将把蓉中村作为联系点,加强指导和支持。去年,刘云山同志两次来福建调研考察,提出福建要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上争当全国示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20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直接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也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这就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条件制约,城乡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这种差距,既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在社会事业、精神文化、生产生活条件上,影响着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整治脏乱环境、建立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落后于城市,也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切实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复杂状态,一些领域不良道德现象有所滋长,一些地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在增多。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把对我的渗透向农村延伸,抓住一些民生问题鼓动“农村闹事”,借宗教名义搞所谓“慈善”、“帮贫”,极力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着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着力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把农村群众注意力集中到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上来,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根据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为争创“三个全国示范”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经济头脑、法制观念、创新精神、效率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要更好地发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浅出地回答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持续开展国情、省情、农情宣传教育,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解读,特别要大力宣传国务院《意见》的主要精神和海西建设的美好前景,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进展成效,大力宣传海西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典型,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奔小康。
二要把倡导新风尚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社会风气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安定稳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行动,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不同领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引导农民群众认清是非、区分善恶、明辨美丑。要持续深化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公共生活好习惯”为主题的道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在农家”等活动,大力抓好“四个一批”,即一批文明示范村、一批十星级文明户、一批农村文明集镇、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创建工作,把创建活动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普及公共文明礼仪,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培育平等友爱、邻里和睦、礼让包容的良好风尚,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农业技术员、科普人员和致富能手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在互帮互助中推动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广泛组织诚信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好邻里、慈善公益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群众身边树典型、立标杆,扶正祛邪、扬善颂德。
三要把建设新环境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村容村貌直接体现文明程度。我省一些村镇存在有新房、没新村和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根源之一就是缺少规划或规划层次低,造成乱占土地、无序建房,基础要素不健全、公用设施不配套,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健康发展。要把加强村镇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以城带乡的突出任务、紧迫任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既着眼推动经济发展、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既保障农民居住需求、又强化综合配套功能,既合理开发利用、又有效保护生态,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特别要强调的是,今后一定要把规划作为文明村镇评选表彰的重要指标,凡是没有制定建设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都不能评为文明村镇。要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建立农村环卫队伍,健全环卫工作机制,努力使农村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要着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庭院美化、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绿色家园、“保护母亲河”等活动,普及环保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保护自然资源。
四要把发展新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如果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是不完整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不全面的。要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既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挖掘素材,创作生产更多农民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农民群众欢迎的文化服务,也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营销配送方式,把更多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农民群众手中,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广泛开展活动,充分发掘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组织开展民俗节庆、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一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和农村文化企业,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民生活。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投入上切实保障,为促进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走前头、当示范提供有力保证。
一要健全机制、协调联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形成整体效应。要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资源整合,增强惠农实效。
二要科学谋划、善于运作。要突出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大局、大事、大势同频共振。要突出群众需求、群众意愿,从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想问题、定举措,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突出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善于把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举措,把重点任务转化为实施项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三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典型的高度反映了工作的深度。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具有时代特色、本地特点和普遍意义的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知名品牌,用典型的经验指导工作,用典型的精神推动工作。
四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要继续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不仅组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积极参与,而且动员各部门、各行业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不仅帮助农村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而且支持农村改善文化条件、开展科技培训,使城乡共建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全省各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要带好头,进一步加大对所辖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文明村镇。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把城乡共建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测评指标,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五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群众拥护、群众欢迎的事,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上级的部署要求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政策的普遍性与落实的针对性结合起来,使各项政策在落实中不偏离不走样,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要把完成重点任务与做好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方案、有措施、有要求、有督查、有落实、有成果。
同志们,新的起点承载新的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善谋实干,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题词:精神文明 工作会议 唐国忠讲话 通知
报:中央文明办
送:省文明委领导
福建省文明办综合处 2010年4月28日印
(共印3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