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频道> 志愿者心得 > 正文
环保型志愿者的“天诺日记”
http://wmf.fjsen.com 2011-02-26 10:15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身体好、能开车、能熬夜”,这是天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豫颖在接受访谈时列出来的志愿者三大条件,因为天诺慈善基金会去考察、援助的地方常常是自然环境很恶劣的地方,仅靠一腔热血显然是不够的。王豫颖笑称他们的志愿者都是“环保型”的,可重复用,“都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王豫颖说这些志愿者们身体力行的帮助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天诺日记”,给了他们走得更远的动力。

“我们不只是在付出,也在收获”

从2007年国庆期间第一次到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慈善孤儿学校看到学校孩子们的情况后,陈珊珊就决心留在该校当支教老师,“来了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做”。据她介绍,该校现有100多名学生,数学和语文的老师只有两个,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孤儿,还有一小部分是贫困家庭的儿童。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质朴和纯真常常让我很感动,我觉得我们不只是在付出,也在收获。”陈珊珊表示,有时候孩子犯错批评完他们后,作为老师有点内疚,但是孩子们一转眼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跟你道歉、示好,完全没有一点埋怨。她告诉我们,有一次天诺慈善基金会的人来回访,孩子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得到这些人的帮助才可以上学的。“当时有一个小女孩,很小,还不会讲汉语,于是她就拉着一个志愿者的手,给他数数,她想告诉他们她会数数了,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她的感恩。”

陈珊珊告诉我们,一个叫丹增卓玛的女孩,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刚送到学校来时像个男孩子,不爱说话,也基本没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但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上,她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献给母亲的诗歌,虽然很简短,但是她念的时候很感人,是流着泪念完的,“把我们所有人都感动了”。

据陈珊珊介绍,学校的另外一位汤老师从建校筹备的时候就一直参与,甚至将当时只有八个月大的儿子丢给奶奶照顾,带着妻子开始为筹建这所学校忙前忙后。“感觉他们全家都在做支教工作”,由于汤老师家在成都,学校的孩子一生病需要去看病时,基本都是去他家借住。今年一个孩子得了脑瘤需要到北京做手术,也是汤老师全程陪同。陈珊珊说:“他自己的孩子已经三岁了,他却几乎没怎么照顾过他,有时他的儿子也会因此生父亲的气。”我们想联系汤老师聊聊, 由于他支教的地区经常停电,手机常因没电处于关机状态,我们联系不上他。

“我们能做的不多,都是在尽一点微薄之力,可是至少我们在行动,这些微小的力量聚在一起肯定就会有作用。”陈珊珊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走志愿者之路。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