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刘应启:身经百战 百岁老红军“一生的长征”
http://wmf.fjsen.com 2011-05-16 08:12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离而不休,他的长征没有尽头

1965年8月28日,刘应启离休了,他的新长征也开始了。

老人每天必做三件事:听广播、读报刊、看新闻。大儿媳妇指着卧室里塞满两柜子的笔记本告诉记者:“这十多公斤读书笔记是公公的宝贝。”

“离休40多年,他是离而不休。”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政委张怀森说。

学校、工厂、农村、机关,800多个单位、1000余场报告、百万人次听众——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冀鲁豫、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等地,都留下了刘应启“新长征”的足迹。

2003年4月,扬州一家工厂亏损严重,即将申请破产。厂领导慕名找到刘应启,请他为职工们讲最后一课。接到邀请的刘应启一连几天伏案准备到深夜。

“爬雪山难不难?过草地险不险?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红军将士攻难克险,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只要精神不垮,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绝境都能走出!”刘应启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报告会一结束,这个工厂的干部职工便在厂区挂出“发扬红军传统,振奋企业精神”的横幅。他们发愤图强,自愿4个月不拿工资,集资为工厂购买原材料。仅用半年时间,企业便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1995年,是扬州市实施“希望工程”的第一年,刘应启则是全市“希望工程”捐款的第一人。这一开头,就坚持了16年。

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有一份统计:刘应启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困难群众共计200多人,累计捐出了40万元。而正军职离休、每月收入上万元的他,至今都没有存款。

老伴田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年刘应启回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洼村扶贫。他先把毛毯和200元捐款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了解到当地适合种植一些名贵花木,又自费买了3万多元的苗木和种子,花钱雇卡车送到村上。离开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乡衣服破旧,又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了他。

老伴笑他是“穷光蛋主义”者,刘应启却自得其乐:“没有存款,我还是富人。”

在刘老的读书笔记中,我们读到了他的心声:“万里长征是人民群众一程一程送过来的,革命胜利是老百姓倾其所有支援取得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怀着感恩的心服务人民、回报人民。”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