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播报]
福州 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
福州人富有爱心,这几年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春风行动”和“爱心食堂”早已成了福州的爱心品牌。福州以其淳朴友善的民风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到了来自身边的温暖。而众多志愿者的存在,好心人的行动,使福州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爱心城市。
一、爱心助学成就梦想
8月26日,市红十字会向30名贫困生发放了近5万元的助学金。陈磊今年从福州八中毕业,以625分的高分考上了东北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没有常人脸上的喜悦。面对高额的学费,他的眉宇间总有一丝淡淡的忧愁:陈磊的父亲因病瘫痪在床,母亲独自承担养家重任……
就在陈磊一筹莫展时,在福州晚报和福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牵线下,热心读者和企业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大学4年的学费、生活费就有着落了。“好心人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陈磊说。
每年,福州都有很多像陈磊这样的贫困大学新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大学。今年,在“爱洒寒门·希望圆梦”活动中,团市委、市希望办与本报共筹资 101.4万元,资助131名贫困学生。在市总工会举行的2011年春风助学资助仪式上,50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领到了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助 学金……“来捐款的许多人,常常不愿意留下姓名。”市希望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人,一次就资助好几名贫困学生,生活费也都帮助解决;有些人放下钱就匆匆离去,甚至不与贫困生见面。这些好心人的心愿往往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在福州,贫困生的救助体系已形成,有困难的城乡学生都能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帮助。“只要他们心中有梦,我们就努力帮助他们实现。绝不能让贫困成为绊脚石。”这句朴实的话语代表了所有资助者的心声。
二、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中秋节前,安泰街道乌山社区空巢老人林月炎夫妇家中来了一群志愿者,他们送上鲜花、月饼,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家务,让老人提前度过一个开心的中秋节。在万象城,40个志愿家庭早早等在这里,与40名孤残儿童结对,一起玩游戏、做月饼……
这是福州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每天,都有大批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开展各种服务,把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福州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之高令人赞叹。”团市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相关负责人林巍多次感慨,平日里,他们主动参加交通劝导、无偿献血、进行卫生清洁;“5·18”“6·18”等重大活动中,他们微笑服务,向四海来宾展现福州魅力;春运服务中,他们为旅客提供医疗、春联派送、递送开水等服务;元宵灯会上,几百名志愿者以热情的微笑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市民的肯定;拗九节里,数百名志愿者向全市孤寡老人送去拗九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文明内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68支,树立了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十大品牌团队。目前注册志愿者超过23万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超过千万个小时。
2010 年3月3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志愿者联合会,全市志愿者有了同一个“家”。这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活动进入统一组织、整体实施、协调推进的新阶段。不仅如此,福州还将广泛组织开展以志愿服务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把志愿服务纳入大中专院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社工组织帮助青少年
青少年事务社工,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14岁至25岁的青少年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服务人员。
福州是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城市,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2006年起正式起步,从兼职社工、专职社工,到今年拥有首批职业社工、各类社工总人数近百人,福州社工队伍在短短5年时间里发展迅速。去年6月,全省首个青少年服务中心——福建·福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正式开通,提供了一个社工与青少年沟通的平台。
不久前,团市委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江区宁化社区陈女士的感谢信。原来,陈女士长期患病,家庭经济又困难,儿子有极大的心理负担,学习成绩下降。在接到陈女士的求助后,社工们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服务,并成立了专业小组,经过半年多的辅导,陈女士儿子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重新找回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州接受过社工帮助的青少年已达数百人之多。“感谢你们。我的孩子跟你们接触后,变得懂事了,谢谢!”这些来自家长的评价,是对社工工作最好的肯定。
不仅如此,福州青少年社工工作已经开始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服务范围。社工们通过了解孩子们的需求,提供专业和持久的服务,举办夏令营、公益讲座、亲子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健康成长。社工小傅说,他们喜欢陶醉于帮助别人的那份快乐之中,因为他们做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四、以家庭名义参与慈善
8月29日,王先生以家庭的名义在市慈善总会设立“志鸿慈善基金”,一次认捐5万元,所有款项将全部用于救助贫困学生、救灾等公益项目,这是我市首个以家庭冠名的慈善基金。这标志着,福州市民开始以单位或家庭、个人冠名设立的慈善基金参与慈善事业。
贫困少女小颖突发肿瘤,身体变畸形,军门社区等5个社区居民自发捐款为她筹集手术费;马尾的赖勇章不幸患上白血病,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得知后积极为他筹措换骨髓的费用20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在福州已经成为市民自发的一种行为。
2009年以来,无论是西南干旱,还是玉树地震,或是闽西北洪灾,每当有灾难发生,市民都会用一颗颗滚烫博爱的心去抚慰受灾同胞,而2008年汶川地震,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的2个北川受灾群众安置点里,由福州晚报牵头策划的“福州爱心食堂”的大旗每天飘扬,为超过2000名北川县受灾群众提供饭菜服务的一幕至今仍 为人津津乐道。由爱心企业和个人出资,志愿者和灾区民众出力的“爱心食堂”被国家民政部誉为“福州模式”。 (据《福州晚报》第11004期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