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风采]
简介:清流县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收费员黄小清夫妇自费创办敬老院,20年来先后义务赡养和自己非亲非故的19位孤寡老人,像亲儿女般为他们养老送终,让老人在迟暮之年享受人世间的温暖和关爱。
2011年12月,黄小清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黄小清的事迹,最近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社、国家电网报社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她慈孝敬老的美谈如清风吹过山野,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好人黄小清和她的幸福敬老院
近日,记者来到余朋乡,走进这个特殊的敬老院,走近好人黄小清。
入冬的一个星期天,沿着弯弯山路驱车50分钟,我们从清流县城来到这个县最僻远的乡。
黄小清正在供电所值班。她先带我们来到数十米远的旧敬老院,看到陈元勇老人在水池边洗菜,小清挽起袖子,快步走上去帮忙。
这是座十分破旧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97岁的陈合妹老人躺在侧屋,她已在这里整整住了20年。老人两个月前摔了一跤,骨折,半瘫在床。“医生说移动会很危险,所以还住在这里,由我和别的老人过来照顾。”小清拿了瓶哇哈哈果奶喂给陈合妹吃,“很可怜,只能多买些她爱吃的东西。”
陈元勇老人准备的晚餐是红薯、米饭、白菜,还有中午吃剩的炖肉。
就在隔条路的斜对面,坐落着一幢崭新的二层楼房。院子外的白墙上,“幸福敬老院”——五个红色的大字鲜艳夺目。
一位老人一个感人故事
新敬老院宽敞明亮,一人一间房,家具、被褥崭新,配有电视,还有独立的卫生间。
一楼大厅的墙上,玻璃镜框里保存着一些旧敬老院的物品。一张泛黄的纸上,写着第一批入住老人的名单,共5位,年龄在61-77岁之间,落款时间是1991年2月4日。
那年冬天,黄小清夫妇到乡政府办事,碰上两位衣着破旧的老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相互搀扶,步履蹒跚地前来领取补助,情形十分可怜。那时黄小清丈夫陈诚文在办企业,家里经济状况不错。年轻的黄小清动了义务赡养乡里一些孤寡老人的念头,并得到丈夫的支持。
乡里将一处闲置的旧屋腾出来给他们作为老人的居所,起名“幸福敬老院”。
20年来,共有19位孤寡老人入住。如今,敬老院还住着6位老人,均无儿无女。说起自己的故事,他们都连说托了小清的福。
现年82岁的陈元勇,是20年前被黄小清从牛栏里捡回来的。上世纪60年代,陈元勇从仙游移民来到余朋乡东坑村,一辈子未曾婚配,替人放牛为生,住在不遮风又不挡雨的牛栏里,一日三餐全靠好心的村民为他送点吃的。有一次,黄小清去东坑村办事,在牛栏里发现了衣衫褴褛、神色木然的陈元勇,顿时一阵揪心,当天就把老人接到了敬老院。
76岁的陈香莲,2000年与前夫一起来到敬老院,2007年前夫病逝。今年6月,陈香莲在烧洗澡水的时候,左手臂不幸被开水烫伤,大面积溃烂,乡卫生院的医生也束手无策,后来是黄小清寻访到民间土药方,才治好了陈香莲的烫伤。几个月的治伤过程中,陈元勇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香莲,让陈香莲非常感动,两位老人相互产生了感情。
今年10月25日,幸福敬老院里,82岁的新郎陈元勇和76岁的新娘陈香莲,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双双豁开缺牙的嘴,笑成一朵花。陈元勇老人做梦也没想到,在耄耋之年,在幸福敬老院,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
71岁的金绍德是敬老院收留的一位特殊老人。老人来自安徽省宿州市,原本是一名英语老师,退休后在老家的一个养老院养老。在电视上看到中央台播出小清夫妇的事迹后,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向往乡村宁静生活的老人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拖着一大箱子行李坐上了开往三明的火车,几经辗转来到了余朋乡。老人是外地人,又有工资收入,本不符合入住条件,但小清不忍心让远道而来的老人失望。当时旧敬老院已住满,新房还没建好。小清夫妇就把老人留在自己家中住下,吃住免费,每天还专门为老人做喜欢的面食。
“这里真好,我决定要在这里度过余生。”如今,金老师办了一个班,每天免费教乡里的孩子们学习英语。他还坚持每天买福利彩票,“生活多一点希望,也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
20年坚持付出爱心
20年间,黄小清夫妇为敬老院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
敬老院没有雇请帮工,老人生活主要靠自理。每天下班,黄小清就会到敬老院给老人打扫房间,帮老人做饭、洗衣服,陪老人聊天。
老人生病是常事,这可难坏了黄小清夫妇,夫妻俩只好轮流过来照顾。老人生病吃不下饭,小清买来奶粉、水果罐头,一点一点耐心地喂。为方便老人看病,小清与乡卫生院商量,老人看病别耽搁,先挂账,自己每两个月来结账一次。
2006年以前,老人们的生活费用全部由黄小清夫妇承担。他们除了给老人发放生活费,带老人看病买药,逢年过节还为老人添置新衣,并加餐、送红包。2006年以后,政府给每位老人每月160元的低保,今年7月增至200元,小清每月仍需给每个老人再补贴200元生活费。20年来,黄小清一家先后为敬老院投入补贴3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末,陈诚文经营的企业倒闭,夫妻俩也转入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成为农电工。他们仍节衣缩食,一度甚至举债支撑敬老院生存。
20年间,黄小清夫妇先后为敬老院13位病故老人送终。每当一位老人去世,她都会为老人擦净身子,换好寿衣,按当地的习俗,以儿女的身份为病故老人送终安葬。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寿命全部超过75岁,其中有5位活过了85岁。
敬老院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变得破旧不堪,成了危房。正好家里以前买过一块空地,去年,小清夫妇拿出了十几万元的积蓄,准备建新一所敬老院,但离预估的60万元建设资金还远远不够。清流供电公司员工自发捐款2.4万元,当地一些企业家也慷慨解囊,使工程顺利开工。
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6月20日,陈诚文外出给新敬老院购买木料时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顶梁柱突然倒塌,老人们都以为敬老院办不下去了。望着老人们无助的眼神,小清将痛苦深藏在心里,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一边料理丈夫后事,一边支撑着新养老院的建设,继续照顾老人。
“既然赡养了这些老人,他们就是自己的爹妈,再苦,也一定要负责到底。”小清说。
就在黄小清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三明供电系统迅速伸出援助之手:数千员工自发捐款30多万元成立了“黄小清扶老基金”,组织了一支“黄小清敬老奉献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她建设新的敬老院,定期到敬老院做义工。
今年9月29日9时9分,幸福敬老院喜迁新居。
黄小清说:“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会把赡养孤寡老人这件事做下去,直到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的那一天。”在冬日的暖阳下,她的神情平静而坚定。
(据2011年12月23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