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陈庆宗:
增强责任意识 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2013年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和2014年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评,围绕创建泉州市环湾型文明城市群(泉州市所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台商投资区、石狮市、晋江市形成环湾城市群)目标,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努力争创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城市。
一、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围绕市委开展的“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要进一步在忧患中清醒面对现实,正视去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的成绩,自我加压,对标找差,力争测评好成绩位次前移。要进一步在忧患中不断改革创新,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大讨论”,集思广益、谋划长远,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要进一步在忧患中敢于担当使命,立足当前、推动发展,紧盯2014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切实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协同协作,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格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家庭教育的特殊重要作用、社会教育的联系纽带作用和网络教育的信息引领作用,有效搭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开展“百校千师”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培训,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以良好的师德表率引领全市中小学生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强化学校家委会建设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家长教子的水平;强化数字德育平台建设,发挥“泉州文明网”、“德育网”网络教育的信息引领作用;结合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考评,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深化主题实践,传承闽南特色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推进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全面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闽南话、南音、木偶、南少林、白鹤拳、灯谜、陶瓷、茶艺、民间民俗、闽台对渡等进校园活动,用传统的闽南文化陶冶未成年人情操,努力挖掘闽南家乡历史名人、志士的事迹,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节日小报”、“文明小博客”、“经典诵读”等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工作检查,确保活动落实。
四、拓展活动空间,持续推进阵地建设。一是全面推进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继续建设、巩固提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17所和2012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补助的23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任务;落实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200万元补助建设50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任务;指导各县(市、区)积极筹措资金,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自建60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实现2013年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中心学校拟建设150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项目全覆盖。加强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和一校一档建设,评选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十佳少年宫和十佳少年宫辅导员,组织开展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编印《泉州市学校少年宫活动手册》。二是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已建立的14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203所中小学校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相关工作设施。继续巩固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心理咨询辅导员队伍及网络、热线电话平台公开,促进活动开展。注重加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力度,按照有个别心理咨询、行为观察、沙盘游戏、个体宣泄、团体辅导等项目的建设标准,做好落实活动场所、制订活动制度、充实辅导员队伍、开通咨询电话、完善个案登记等工作。强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试点和师资培训,在社区的家长和未成年人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施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矫正。三是进一步加大社区少年之家、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整合利用市关工委建设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督促落实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五、加大工作投入,持续净化工作环境。一是建好用好学校校园“阳光网吧”。开展全市中小学校“阳光网吧”规范化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实施“阳光网吧”工程。二是重点推进社区未成年人公益性“绿色网吧”建设,抓好城区社区工作试点,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工作投入,协调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力争年底主城区所有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并开展公益性活动。三是加强对互联网、手机媒体、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等管理,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四是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潜移默化地传递真善美、陶冶高尚情操,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
六、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人员编制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调动工作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评选表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一步树立和推广先进典型,推动工作上新台阶。有效协调市、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发动社会多方筹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对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标准补缺补漏,加快软、硬件各项设施建设,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七、强化宣传营势,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督促协调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开设专题专栏,刊播公益广告等,学校、社区运用广播、宣传栏、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宣传造势,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拍摄20集微电影系列剧《泉州美德少年》,“六一”期间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网络视频中展播,大力推进、宣传、表彰美德少年,发挥未成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八、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引领方向、指导工作的作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效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发挥效益,建立考评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提高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