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委书记 张慧德:
深化文明县城创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长泰县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结合部,素有“闽南宝地”的美誉。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省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等荣誉称号。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为争创新一届全国文明县城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新一轮创建,我县要坚持在全民、为民、惠民上狠下功夫,着力推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结合地域特色,坚持品牌创建
文明创建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才有支撑、有活力、有灵魂。长泰县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秀丽,我们把打造“田园风光、生态之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载体,使创城工作体现出“生态风”、“田园情”。注重科学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田园、大花园、大文化园来规划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与城镇建设、农业农村发展、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等发展规划相结合,实现城乡互动、产业共融、全面协调。注重综合整治。实施搬、拆、建、绿、整、改等6大项内容,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水流域整治、管线整治、景观整治,改造提升自然、朴素、生态、和谐的城乡环境。注重统筹协调。紧紧围绕打造“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的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引导项目、企业向园区集聚,严把项目环境保护关、投资强度关和科技含量关,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着力引办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推动项目运作,坚持深度创建
文明创建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才能保持创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要坚持文明创建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项目落实具体化,对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年度计划进行项目化管理,按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城建、城管、社会事业等具体项目,不断培育工作新亮点。列入五大战役内容。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列入五大战役中的城市建设战役,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省级森林县城等捆绑创建,开展“五城同创”,实行县城区、镇区和农村“三级共建”,保持打战役的思维、状态和方法,提升打战役的气势、态势和趋势,推动各项创建工作出新战果、新亮点,实现新提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进路桥、水利、环境整治等民生项目建设,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坚持每年安排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涉及农村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造林绿化、城乡环境整治等方面下实功夫,逐步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列入市场运作项目。采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酒店、商场等城建项目和城区绿化、保洁等市容管理,提高县城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广泛发动群众,坚持全民创建
广泛的群众性文明创建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要始终坚持“群众主创”与“政府主导”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文体活动等,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使文明创建的意识思维深植于群众的自觉实践之中,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为推动长泰持续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推进社会互助体系建设,经常性开展公益活动,把机关事业单位“慈善一日捐”活动坚持抓下去,依托工会组织建立职工慰问、外来工维权等制度,使扶贫帮困、援助灾区等慈善活动在工青妇、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下实现了常态运转、快速反应。特别要发挥好县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全县126支志愿服务队1.26万名志愿者的作用,常态化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要大力实施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依托机关、学校、社区等建设“道德讲堂”,针对不同的群体的特点,量身定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环保卫生、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教育课程,使“文明县城文明人”理念深入人心。
四、改善民计民生,坚持为民创建
文明创建重在为民惠民。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给生活带来了改善改观,群众才会拥护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要始终把文明创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通过民计民生的不断改善,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发展变化与改善提高。要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向农村倾斜,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同步同质发展。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深化“平安长泰”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五、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长效创建
文明创建贵在常态长效。党委、政府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及时总结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上升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多方共建、多级联创的工作机制,保持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汇聚推进创建的强大合力。强化组织保障。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始终保持结构合理、人员优化、动态管理,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阶段性组织文明单位自查、复查,保持紧抓不放的工作状态。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场、区)都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创建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党政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良好局面。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和财政资金的粘合功能,在逐年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运用税收、贷款、价格等经济手段,不断加大完善设施、开展活动等软硬建设施投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生动格局。强化宣传推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流动宣传车、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等手段和阵地,组织省、市文明单位在主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宣传牌、悬挂创建标语等,结合群团组织活动,开展文明主题教育,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县城的意义、要求、典型,不断提高文明创建的知晓率,使建文明、促文明深入人心。强化联创推进。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军民共建、城乡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创建由县城向镇村拓展、机关向基层延伸,形成城乡共建、军地共建等工作格局。强化考评落实。把文明创建纳入目标管理范畴,列入绩效考核体系,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精神文明建设特邀监督员,针对各项分解任务,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暗访,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单位一把手给予责任追究,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