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学习宣传道德模范 > 正文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吴栋材:强村富民好书记
http://wmf.fjsen.com 2013-08-20 15:33   来源:苏州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打好“翻身仗”,昔日最穷村成为全国税收第一村

1978年7月28日,吴栋材作为第七任工作组组长到永联村赴任,当时的永联处于“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境地。

吴栋材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立下誓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我吴栋材来到这里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拔掉穷根,闯出一条富路来!”吴栋材的话给全体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吴栋材有胆有谋,敢为人先。面对永联地势低洼、十涝九灾的现状,他因地制宜,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带领群众挖塘养鱼,把地势低洼的土地挖成鱼塘搞副业,用挖出来的泥土垫高其它的土地种粮食、保丰收,一举两得。第二年,家家户户不仅分到了鱼,还分到了钱,掘得了第一桶金。

吴栋材的这次冒险,并没有挨批被整,他意识到三中全会将给农村带来生机和活力,于是,他的胆子更大了。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先后办起了玉石厂、枕头套厂、水泥预制板厂等八个小工厂,集体积累也从几千元逐渐滚到了十多万元。

80年代初,苏南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盖起了楼房,吴栋材敏锐地察觉到,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即将到来,盖楼房需要大量的钢筋,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就从国营大厂买了一台淘汰的轧机,筹划办钢厂。但没想到,在报批时当头挨了一棒,县主管部门冶金局在轧钢厂注册申请报告上写下了“无米之炊,不予批办”八个大字。面对这八个字,他没有气馁,而是调整战略,找到镇上的供销社寻求合作,以双方出资,合资办厂的方式,绕过冶金局,直接上报县供销总社审批。这样,不仅有了厂名,有了资金,还拉来了一批人才。从此,永联村与钢结缘,当年产值超200万元,第二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一跃成为全县十个富裕村之一。

2002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上的钢坯价格比轧出来的钢筋还贵。永联村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作为单一轧钢的加工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吴栋材心里也着急,他思考,钢厂要发展,就得上炼钢项目,彻底改变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可是,炼钢项目也不是那么好上的。农民搞轧钢,已经很不容易,搞炼钢那是难上加难。有人提醒说,上炼钢项目,不仅投资大,而且技术要求高,生产安全的风险也大,弄不好连回头的路都没有。为此,他陷入了沉思。他觉得,不上炼钢,企业只能是等死。上炼钢,虽然充满风险,但前景广阔,弄好了企业就能绝处逢生。与其消极等死,不如放手拼搏。于是,他下定决心,上炼钢项目。缺资金,就找人合资;缺技术,就请专家前来指导;缺人才,就把员工送出去培训……

2003年初,正当项目建设轰轰烈烈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搅了局,外出订货催设备的人出不去,聘请的专家技术人员来不了。正在国外考察的吴栋材,回到厂里看着工地上几乎处于停工的状况,他暗下决心,别说是“非典”,就是天塌下来,也要让炼钢项目顺利投产!他果断地把采购人员全部派出去催设备;在工地上建隔离房,把专家请回来;在工地主入口建消毒站,对进出车辆进行消毒。结果,炼钢项目不仅没有受到“非典”影响,相反只用了341天就建成投产,让永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12年,永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上交税收11.5亿元,永联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纳税第一村。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