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论“孝”之中国梦
http://wmf.fjsen.com 2013-11-08 15:24  陈宏麟 来源:转载请注明    我来说两句

最近,媒体总结曝光了新时代的不孝“七宗罪”,笔者由此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传统孝道在新时代如何获得升华?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正是“孝”之中国梦。

传统孝道简析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佛家的主张是:孝是向善的起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说要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去对待天下的老人,世界就将是一个美好祥和的人间。

儒家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主张则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其一,在精神上敬爱父母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就是对父母的 “敬”和“爱”,没有此情怀,孝则无从谈起。孔子曾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爱,且这种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深刻的爱。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其二,在物质上奉养父母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点。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传统孝道也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其三,在父母健康不佳时给予好的照顾。年老体弱,容易患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侍疾”就是指父母生病后,子女要及时请医生诊治,并精心照料,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尤其要在精神上的给予足够的关怀。

其四,事业有成可以满足父母的成就感。《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即是指,身为子女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开心与自豪。而让父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一大孝道。

其五,父母去世后要安排好后事。《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养老送终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儒家的孝道非常强调送葬,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办理好父母的后事也是尽孝的一种。

以上种种,都是“孝”之传统内涵。

不孝“七宗罪”小议

最近,媒体针对目前年轻人对待父母的种种“劣行”,总结曝光了不孝之“七宗罪”:一是吝啬,给父母自己不要的东西,如手机;二是懒惰,让父母为你洗衣煮饭且心安理得;三是愤怒,对父母大呼小叫;四是妒忌,总觉得父母没给你最好的;五是傲慢,对父母颐指气使;六是贪婪,即啃老族;七是穷奢极恶,不为父母养老送终。

扪心自问,多少人曾触犯了以上“七宗罪”?多少人在“孝”的路上谦恭前行,与以上“七宗罪”绝缘?

“七宗罪”的行为现象,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传统“孝”文化亟需升华,在新时代中,在中国梦的伟业中获得新的意义与生命力。

“孝”应与时代并驾齐驱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道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

孝道文化,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孝”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的事,这是从文化到行为,又从行为到文化的一个全封闭圈,一旦某处脱节,则整个圈失去圆满。

事实上,孝道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们品德形成的基础。我们的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如何让这个多元化体系与时代并驾齐驱,赋予其新时代特色与意义,让“孝”也拥有中国梦,让“孝”也在文化复兴大业中书写壮丽诗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结语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情感与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孝”之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来认真书写上诚挚的一笔! (陈宏麟)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