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巡礼 > 正文
“反向探亲”:可“忠孝两全”? 与传统有悖?
http://wmf.fjsen.com 2014-02-21 08:1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时下,不少父母为了减轻子女负担,主动选择从老家来到子女工作、定居的城市过年,都市人把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称为“反向探亲”。有人说,“反向探亲”可以“忠孝两全”;也有人说,这与传统有悖——

“反向探亲”到底好不好?

东南网2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实习生 叶竹云)

15日,福州火车站北站。

拉着两个行李箱的李实正和父母作最后的道别。年前,他把父母从老家重庆接到福州过春节;今天,他把父母送上返程的火车。

“以前,每年回家过年都跟打仗似的。要提前几个星期买票,要提前和领导请假,还要和同事调班,回趟家真的很不容易。”李实是家里的独生子,在福州工作已6年。在福州买了新房子后,他再也不想过年时再折腾了,于是决定请父母到福州来过年。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回家过年”,始终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但票难买、车难坐、返乡成本高等原因,常常阻滞异乡儿女们回家的脚步。在这种现状下,“反向探亲”悄然兴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善解人意的父母选择来到子女工作、定居的城市过年。

“我去年就是在福州过的年。今年,父母又来福州和我们一起住了近2个月,直至过完春节。”来自湖北黄冈的王敏在福州从事电脑销售工作

已有9年了。每年春节,既是他业务最繁忙的时候,也是他最想回家的时候。而每次,他都为买火车票烦恼。“单趟硬卧的票价虽然只要200多元,可每次买票都大费周折。前些年没开通网络订票,年前公司业务忙,我没有时间去排队,有时只好叫朋友帮忙,排几天队才买得到。”今年春节前,他把两位老人顺利接到福州,既尽了孝道,还可以和老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两全其美。

王敏算了笔账:两位老人来回的路费不到1000元,如果他们一家三口再回去,加上包车出行,这个春节的路费开销不到4000元。“更关键的是,我们不用到每个亲戚家拜年了,也不用给亲戚家的小孩发红包了,单这一项就可省下3000多元。”王敏说。

为子女方便考虑,不少父母在年前主动提出“反向探亲”。春节前夕,云南籍的吴先生和妻子一起到福州,陪在福州工作的女儿一起过年。吴先生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女儿的假期短,也不好请假。他说:“留女儿一个人在福州过年,怕她孤单,而且我们在云南也会想念女儿。其实,到哪里过年都一样,主要是一家人能团聚。”

“反向探亲”虽然成为时下的新潮流,但也有不少人坚持回乡过年。

在厦门打工的王先生每年都会为买车票发愁,但即便如此,王先生还是选择回老家同父母团聚。“父母的年龄大了,让他们来我这里过年,怕他们路上奔波,太劳累了。”

小廖去年在福州刚找到工作,他的父母在深圳打工。今年春节,他们一家人分别从深圳、福州赶回泉州老家过年。小廖告诉记者,父母原本计划接爷爷奶奶到深圳过年。不过,因为爷爷奶奶只会说方言,又听不懂普通话,最后全家仍选择回家乡过年。“在家乡过年,不仅可以见到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亲戚,还可以和小时候一同玩耍的伙伴聊一聊,并且,老家过年有许多传统习俗,更有年味。”

对于父母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人来说,接受“反向探亲”的观念并不容易。在长辈的眼中,春节探亲,理应是子女回老家探望父母。“反向探亲”虽然方便又时尚,但这种方式似乎与传统相悖。

来自闽侯的陈女士在福州工作已10年了,但她每年都坚持回闽侯过春节。“家里还有80多岁的祖父、祖母,在他们眼中,春节是一个大家庭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团聚。在祖父祖母的心里,过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儿孙满堂,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今后怎么过年呢?继续回老家过年还是尝试‘反向探亲’?”记者问。

“等我的新房装修好了,我会试着把爸妈还有祖父祖母接到福州暂住一段时间。”陈女士说,“毕竟,‘反向探亲’需要一定条件,比如房子足够宽敞,父母的时间相对宽松,可以把行程安排在春运高峰之外。”

随着社会日趋开放,人口流动自然频繁,一家人天南地北、各奔东西的现象越来越多。家在哪里?在哪里过年?如何孝敬父母?这些问题常常令人纠结。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认为,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使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往往无法兼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既要勤奋工作,又要照顾远在家乡的父母,“忠孝两全”似乎遥不可及。其实,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根就在哪。年轻人无论工作多忙、压力多大,都要关心父母和家人。

福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郑捷则认为,“反向探亲”是对传统过年方式的很好补充,是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探亲新形式。如果家庭条件合适,把老人接到大城市来,接触一下城市生活,开阔一下视野,又能和子女团聚,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当然,当父母来到异地“反向探亲”时,在新的环境中难免会有许多不适应,产生诸如失落感、衰老感、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子女更应多陪伴父母,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