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谋“私利”“公产”变“家产”“公信”变“失信”
代表委员热议“新三公”现象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4日讯
规范公权:防“公权”谋“私利”
今年初,广东清远市清城区环保局原局长陈柏和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被当地检方立案侦查。对陈柏和的调查源于群众持录音实名举报。在这份录音中,陈柏和向其他人讲授如何利用手中职权来敲诈勒索辖区企业。后经当地纪委调查录音属实。
官不大,为何能如此“霸道”?底气源自手中握有的权力。在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看来,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手法多种多样:
——揪住“小辫”紧折腾。比如有的监管者“别有用心”地抓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小瑕疵不放,反复折腾直至企业“就范”。
——滥用权力设障碍。例如,利用手中掌握的审批权,该审批的以种种理由拖着不批。
——过度监督频骚扰。过度使用手中的监督权进行“骚扰式”监管,三天两头上门检查。
“权力滥用背后往往都是利益驱动。”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认为,一些部门、一些干部存在“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的现象。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增科建议,各级政府应尽快公布“权力清单”,让权力在法定轨道上、透明环境中运行。同时,畅通百姓监督渠道,让权力滥用者无处可藏。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3-12-16(新华时评)莫让名人特权击碎政府公信
- 2013-11-25提升媒体公信 需要“打假扩容”
- 2013-10-31有职业操守才有媒体公信(人民时评)
- 2013-10-31有职业操守才有媒体公信(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