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名镇名村要打好“文化生态”招牌
http://wmf.fjsen.com 2014-03-25 10:56  刘克梅 来源:四川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178个镇(村)榜上有名,其中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等71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107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值得庆贺。笔者认为,打好生态招牌、文化招牌,是保护和管理这批名镇名村不容忽视的工作。

换言之,当初我们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为了发展经济,但更是为了留住这个原汁原味的文化生态;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更是为了给“加急时代”的今人,打造一片宁静、古朴的文化净土,让现代人在奔忙中,得到一种慢节奏、慢生活,让看惯了高楼大厦、异光流彩的现代化建筑的今人,对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产生浓厚兴趣和心灵向往。所以,这批名镇名村要将文化敬畏感、古朴生态敬畏感放在最高位置。留住古老的根,才是名镇名村的灵魂;留住文化生态,才是名镇名村的核心发展理念。

不是对这批名镇名村的发展规划不放心,而是说,在不受待见的文化保护和财源滚滚的利润之间,现代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旦看到了利润和旅游产值,就容易忘记文化和生态底线。比如我们的某些文化景观,在得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牌后,因为将“申遗金牌”当作“揽客金牌”,受到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黄牌警告:“希望中国享有世界遗产的地方政府都能认识到,成为世界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承担责任和兑现承诺,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可以随意开发那么简单。”为经济目的开发文化景观,很容易坠入这个拜金误区。新评上的名镇名村不能忘了这个教训。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精神根源、思想根源,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高度凝结,所以,得到“文化金牌”后,更要让这种文化韵味、文化精神,和现代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和社会地气、大众认同紧密联系,挖掘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色古香的韵味,使之成为推动“物质中国”的有力文化推手。这种继承、弘扬和发展,才是最实在的发展、最有效的继承。如此,老文化就能长出文化新芽。

不妨学学韩国的做法,比如一个小小的泡菜,他们不仅“申遗”了,且让泡菜文化则代代相传,“冬天来临之前,邻里之间会聚集在一起腌制过冬的泡菜,这成为韩国冬天的一道风景。以泡菜腌制、食用、交换等为中心的越冬泡菜文化,为发扬韩国人邻里共享的精神,增强韩国人的纽带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这些传统文化给韩国人带来了心理宁静、文化超脱、文化认同以及精神愉悦,一点都不夸张。这些传统而时尚的“韩国节奏”,不正是我们最缺乏的吗?(刘克梅)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