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漳州《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关键词解读
http://wmf.fjsen.com 2014-04-24 11:22  苏雄锋 来源: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漳州《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解读

  “点”上突破 “线”上延伸 “面”上开花

  ——漳州《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解读

  日前,漳州市政府正式出台《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一年全面深化”、“三年明显改观”、“五年整体提升”的阶段目标,旨在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宜居环境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此次漳州《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请看本报报道——

  关键词:开局之年打好“头炮”,实施11大类宜居环境行动计划

  亮点:全市实施10条特色景观廊道建设,其中市区特色景观廊道4条

  今年是《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年度计划投资314.5亿元,具体实施包含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城市社区、村庄整治、城区“三边三节点”整治、小城镇综合改革等11大类。

  特色景观廊道建设是一大重点。今年,全市实施10条特色景观廊道建设,其中市区特色景观廊道4条: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西洋坪大桥至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总长25公里)、龙江路特色廊道(漳州火车站至高速公路北出口总长10公里)、迎宾路—胜利路—北环城路廊道(高速公路东出口至北环城路总长20公里)、江滨路廊道(西溪湿地公园至西洋坪大桥总长14.4公里)。廊道建设将结合沿途景物、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等元素,组合造景,在我市城市周边形成一道道靓丽的新风景线,进一步展示漳州之美。

  关键词:“点”上突破,从城乡社区向棚户区、城镇“三边三节点”、美丽乡村拓展

  亮点: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

  “点”是宜居环境之源,如何点上突破?我市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城市完整社区、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面貌、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农村石结构危旧房改造、推进县城扩容提升七项重点任务。

  在建设美丽乡村上,2014年,全市安排131个村庄整治,打造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市区整治18个村庄。在打造城市完整社区上,2014年,全市打造18个城市完整社区示范典型,要求社区边界明确,各项内容菜单式公开展示。

  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是“点”上突破的关键内容。“三边三节点”即山边、水边、路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我市各地将按照城镇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要求,落实“三边三节点”城市设计,开展相应环境整治内容。

  2014年全市实施城区“三边”整治项目49个。其中,市区实施景山公园、钟法路北段拓宽改造、迎宾西路、九龙大道立交桥至郭坑大桥段街景整治和立面改造、奥体中心周边道路、龙江路(江滨路至迎宾路)段绿化提升工程、胜利路景观综合整治工程、西环城路道路及景观工程、市区内河整治、台商投资区河道景观工程、江滨路景观廊道等11个“三边”整治项目。

  城市“三节点”方面,我市将合理布局“三节点”的商业、文化、行政、展示、休憩、交通等功能,从控制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环境特色方面入手,塑造城市“客厅”、“门户”形象。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方面,2014年全市共推进13个镇综合改革,其中,省级试点镇4个,分别为龙海角美镇、南靖靖城镇、长泰岩溪镇、漳浦杜浔镇;市级试点镇9个。

  此外,我市还将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面貌。今年重点改善提升平和县九峰镇、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等2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面貌。

  关键词:“线”上延伸,从公路铁路沿线、绿道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

  亮点:2014年,全市新建绿道230公里

  线上延伸,我市打出“组合拳”,即实施市政道路和管网提升、推进绿道网建设、推进公路铁路沿线整治和绿化。

  实施市政道路和管网提升,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将陆续推出或落实:2014年,全市新建改造城区排水(污)管网535公里,其中新建雨水管网218公里、污水管网317公里;全市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65公里,到2016年,全市完成所有老旧管网改造,解决供水管网二次污染问题;全市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92公里,其中市区30公里;到2016年,所有县城使用管道燃气。城市道路是改善民生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我市将新建一批道路项目,完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联系,打通影响通道贯通和网络形成的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拓宽小街巷,提高道路网密度。2014年,全市完成新改扩建城市道路307公里(新建202公里、扩建105公里)以上。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近年来我市对此“着墨不少”,今年的力度更为加大。2014年,全市新建绿道230公里,其中市本级31公里,其他县(市、开发区)199公里,市级绿道1号线从西洋坪大桥至东南花都作为示范段于2014年完成,并建成省级绿道6号线西迎宾路段(沿西迎宾路牛崎头至规划江滨路叉口段)。到2016年,省级1号绿道(串联厦门、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区、龙海、漳浦、云霄、诏安的滨海绿道,起点角美台商投资区同城大道,沿厦漳跨海大桥、漳州开发区、南太武、漳浦滨海、云霄、诏安,终点诏安桥东镇与粤东对接,长202.5公里,属郊野型与生态型绿道)、市级1号绿道(起点市区西洋坪大桥,沿西环城路、324国道至东山八尺门大桥,接入省级绿道1号线,沿途串联水仙花基地、百花村、万亩荔枝海、东南花都、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漳州典型农业观光景点,长109.5公里,属郊野型与生态型绿道)全线贯通,实现市县绿道的互通互连,初步形成绿道网络。

  在推进公路铁路沿线整治和绿化上,2014年,我市重点完成龙厦铁路沿线村庄整治,全市整治公路铁路线130公里以上;启动厦深铁路沿线村庄整治;厦深铁路沿线县市区完成火车站进出城各10公里范围内的景观整治;完成沈海复线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段、漳州南联络线沿线绿化景观整治。

  关键词:“面”上开花,从小流域向九龙江流域和旅游景区拓展

  亮点:2014年,九龙江沿岸所有乡镇建成1座以上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

  宜居环境既要“连点成线”,也要“扩面”。今年我市主要从加快小流域治理、推进九龙江流域和土楼保护区内乡镇污水处理、深化九龙江流域沿岸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快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几方面着手,切实推进全市宜居环境建设。

  加快小流域治理上,2014年,全市实施18个小流域整治项目,整治面积93平方公里,整治小流域11条长67公里。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加大保护力度势在必行。我市要求,要推进九龙江流域和土楼保护区内乡镇污水处理。结合流域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九龙江流域两侧各1公里范围的35个乡镇和土楼保护区范围内的3个乡镇(书洋镇、梅林镇同属九龙江流域乡镇)共36个乡镇,其中18个已实现污水有效处理的乡镇,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扩大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尚未实现污水有效处理的18个乡镇,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2014年全面开工建设,2015年基本建成,2016年实现污水有效处理。同时要加快推进九龙江流域沿岸环境卫生资源的配置、利用、管理城乡一体化,实现沿岸乡镇、村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14年,沿岸所有乡镇建成1座以上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配置密闭垃圾运输车,配备专职保洁员和环卫经费,鼓励推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

  随着漳州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游客的不断增加,我市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提出新挑战。此次《行动计划》要求,要加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风景名胜区的县(市、区)完成主要景点公厕、标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规范提升购物、餐饮等经营场所。(漳州新闻网记者苏雄锋)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