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黎昕:
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帮助人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明是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发祥地和摇篮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三明市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和上学难等难题,以大规模治理城市脏、乱、差为突破口,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了以优质服务、优质环境、优良秩序和“学雷锋、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学”活动,全面推开“六联六建、片区共建”和“满意在三明”等一系列活动,做好文明楼院、文明户、文明单位、文明街、文明路等“社会细胞”建设,既治标又治本、既抓点又抓面,走出了一条符合三明实际的创建文明城市之路,形成了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1983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福建三明市在两三年内由一个脏、乱、差出名的城市,正在转变为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文明城市,实在振奋人心。正因为如此,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充分肯定了三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称赞改变面貌后的三明是:“三明三明,精神文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1985年三明荣获全省唯一的文明城市称号。进入90年代后,三明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为民办实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突出人与环境建设两大任务,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为重点,进一步掀起了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他们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紧扣发展抓创城、突出民生抓创城、注重创新抓创城、汇聚合力抓创城,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美丽三明,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此外,三明还荣获了“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地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并创造了“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好人建设”、“六联育人”、“文化惠民”等文明创建的三明品牌。这些荣誉和品牌,使三明闻名全国,甚至享誉国外。提到三明,人们便会想到精神文明;提到精神文明,人们便会将三明与之联系。精神文明成为了三明的无形资产和亮丽的名片,成为三明的城市符号。
三明之所以能在三十年的精神文明创建中,取得如此的成就,并历久弥新,其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共建”就是两个文明共建,“硬件”、“软件”共建,党政军民共建,它表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伟大事业。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就是对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决策一以贯之,经得起风浪,排除干扰,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项任务一起下,两种成果一起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整体工作的一个杠杠,抓住不放,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重在建设”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行动至上,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民办实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使创建工作在利民惠民中赢得支持,实现持续发展,从而使文明创建内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精神文明创建同样面临着创新创建方式,更加深入推进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挑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在于群众性、广泛性和实践性。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踊跃参与,文明创建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主动融入,文明创建才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只有实实在在的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才能取得实效达成目标。要推动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当前及今后应着力抓好的工作是: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广大公民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积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这是强壮我们国家、社会和每个公民精神脊梁所不可或缺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当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与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以诚信建设为平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诚信缺失是当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诚信建设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建设,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突破口。
第三,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营造温馨和谐人际关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在反映出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而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特征的志愿服务,体现了人类崇高的大爱情怀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社会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激发人们的公益心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有利于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以未成年人教育为中心,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锻造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薪火相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接力棒才能一棒一棒的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想,推动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借鉴三明精神文明创建的成功经验将是有益的,同时,三明的文明创建在推进这些工作的实践中也将会不断创造新的经验,为推动全国文明创建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