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才能形成治理合力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农村垃圾治理经费缺乏,方法简单粗放,而且常常陷于“政府干、百姓看”的尴尬处境。垃圾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针对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将乐县探索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行一年多,取得了实效。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工作已经展开,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经费还是机制等方面,都需要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如果还是政府干、群众看,工作量大,大包大揽也做不好。另外,这样也容易陷于自说自话的境地,老百姓满意度不得而知。
治理“垃圾围村”,关键是如何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将乐县余源村垃圾治理工作的亮点正在于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出少量的钱,却让他们的责任心爆棚。村民们出了钱,“嗓门”大,管住了自家“门前雪”,也管住他人“瓦上霜”。
管不管他人“瓦上霜”,考量的是公德问题。“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自己人”和“他人”泾渭分明,造成了重私德、轻公德的弱点。农村垃圾治理,除了“小家”,还有各家各户共有的“大家”。而要改变固有的落后观念,并非易事。
但是,看似根深蒂固的观念却在5元钱的作用下发生转变,看似意外,却也在理。首先,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谁也不愿住在垃圾如山的环境中,谁也不愿与蚊虫为伍。因此,垃圾治理是大家的共同心声。其次,这是一种更有效的让群众参与乡村卫生治理的方式。以往,村民参与乡村卫生治理的方式有时流于形式,不能长久;如今,鼓励村民以缴费形式参与治理,增强他们的集体认同感和责任感,大家都是其中一员,谁也不愿落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自治活力。
当然,缴费不是重点。比如,将乐县农村困难家庭的相关费用,可由村集体补贴;邵武市桂林乡等地还尝试新做法,如果家庭保洁工作做得好,不仅退还所交费用,还奖励同等数额的奖金。重中之重是,让群众都参与进来,形成政府、群众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才能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11小袋鼠行动垃圾不落地 厦门海沧再添“沃土”
- 2015-01-04向车外乱扔垃圾之“病”要早治
- 2015-01-04宝龙广场美食节垃圾遍地 保洁员一天扫出百余桶
- 2014-12-22织缎巷每天20多个垃圾桶进小巷 噪声和臭味扰民
- 2014-12-22福州鼓楼一拆迁工地变垃圾场 废旧家具"骑"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