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建成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
今年6月,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永定县湖坑镇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来,吸引海内外游客已超过30万人次,受到省内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新亮点。
一、挖“故事”,传承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深挖优秀客家家训家德家风史料和故事,进一步传承客家土楼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提升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是“客家家训馆”一直来着力做好传承优秀客家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积极发动全县干部群众搜集、报送各个姓氏家训,整理祖训族规,包括姓氏族谱、土楼楹联、牌匾题刻、门当户对、村落童谣、雕刻古迹等,目前共征集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家训稿件69篇,整理筛选了百家姓前20个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谱中记载的家训。如“土楼王子”、享誉天下的振成楼内,楹联就无处不在:“干国家大事,读圣贤书”、“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这些古训嘉言,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这里的土楼客家人。针对收集到的家训历史悠久、残缺或思想内容过时等问题,组织人员走进祠堂、祖屋,走访年长老者和县内外专家学者查看姓氏族谱,深入了解各姓氏家训,全面准确掌握各姓氏家训原主题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完善。为了更好地弘扬好家训家规、传承好家风家德,今年初,该馆还组织开展了“弘扬好家训家规、传承好家风家德”主题征文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探讨客家家训家规、家庭美德等传统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其深刻内涵,共甄选出优秀论文30篇。编印了《客家家训文集》和《客家家训馆》宣传图册,《土楼祖训》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二、建“景点”,打造特色文化新品牌
本着“以特色活动留住记忆,让展陈成果留下景点”的活动主旨,永定县将第六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客家(永定)风情节的展陈成果以建立家训馆的形式长久保留,提升了土楼旅游品牌内涵。在馆所选址方面力求科学,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文化新景点为目标,选址国家5A级景区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紧临世遗名楼振成楼旁边的庆成楼,构建了“一村三馆一基地”(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客家家训馆、家庭美德馆,两岸交流基地)的景区旅游新格局。挖掘客家文化中的客家家训和家庭美德设立“客家家训馆”和“家庭美德馆”,进行综合整理陈列,通过族谱、图片、书法及部分实物形式展陈,既有很好的档案价值,又可长期供游客参观,较好地发挥了宣传教育功能。宣传、文联、妇联等部门负责史料的再征集、整理、更新等工作,景区管委会负责游客接待、解说,以及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家训馆有序有效运转。
三、搭“平台”,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发挥永定县全国重点对台县和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优势,及客家土楼、山水、族谱家训等特色资源,打造两岸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永台交流合作。开展族谱对接,加强对15个永定迁台人口较多的台湾姓氏宗亲会的联系,采取政府补助的形式,支持永定在台人士较多的吴、胡、江、吕、李等8个姓氏进行族谱重修、对接,进一步厘清永台姓氏家族脉络,增进了两岸客家族群同根同源的宗族情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为客家家训馆题写馆名,两岸客家人在家训馆前共同举办了“最美家庭故事会”和联谊会,一起表演客家民俗风情,一起游客家土楼、品读客家家训,台湾同胞对客家家训馆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有利于加强两岸在家庭教育、家庭发展、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交流”等。开馆以来,家训馆已接待台湾中华生产党等5批参访团来访,吸引13500多名台湾游客前来参观考察。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的一批学者为此专门前来考察,并与永定有关专家一起研究客家文物、文化等。
四、建“基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客家家训馆”将家训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廉政作风建设等活动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把客家家训馆打造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基地。目前,该馆已经先后建设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群众文明新风教育基地。家训馆从未成年人入手,组织中小学生到客家家训馆参观学习,推动家训家风落地生根。各学校还通过家训学习主题班会课、家训文化专题黑板报、家训文化系列宣传广播等形式弘扬客家家训文化。目前,客家家训馆也成为假期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学习的首要选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期间,许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客家家训馆,促进了党员干部从廉政家训中汲取历史智慧,品读为官之道,形成了习家训、促廉政的良好氛围。此外,该馆还着力抓好群众文明新风教育,通过山歌、快板、小品、楹联、童谣等广为人知、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家训家德,运用黑板报、文化墙、灯箱广告等宣传收集到和评选出的经典家训。开展“永定好故事大家谈”活动,每期围绕一个家训家德,选择若干个道德楷模现身说事,讲述身边践行家训家风、弘扬新风正气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群众的品行导向,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供稿:永定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