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瓶颈
爱心流动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断档’的一个主要原因。”张誉旺说,到店里吃饭的多是中产阶级,掏几十元来做做善事并不难;微博上的宣传,也会吸引热心人前来认购。与此相反,收入低下、受教育水平有限、信息渠道狭窄的受助人群更难了解到“待用快餐”。他说,尽管“素渡”餐厅通过微博、微信、QQ等现代网络传媒进行宣传推广,但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通常也是信息资源的匮乏者,他们既缺食物又缺救助资讯。受助者往往是文化程度低的老弱病残“网盲”,线上线下信息严重不对称,使他们处于救济“盲区”。
此外,受助者的自尊心比较强可能是引发救济瓶颈的更为关键的因素。张誉旺说,他和一些受助者聊过,发现他们自尊心很强,心里很敏感。因此,即便进入素渡餐厅后,店员不问姓名、不问身份、不问事由,在许多需要受助者看来,餐厅这门仍重似千斤,他们还是放不下面子推开它。
尽管遭遇尴尬,但厦门渐已形成的“待用爱心”氛围,还是让张誉旺及厦门“待用公益”发起人吴镜明颇感欣慰。不仅认捐认购待用快餐、待用面包的人多,“待用公益”还一度延伸为“待用车费”“待用咖啡”等领域,还有不少商家曾表示要提供“待用爱心餐”或者“待用券”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人文关怀的温度和正能量。
张誉旺认为,认购的持续“高温”,正是厦门人“有爱”的最好证明,厦门不缺少爱心氛围,缺少的是持续有效的宣传推广和规范管理。禾祥西路优思麦面包店的店员郑小姐说,需要帮助的人不一定知道“待用券”公益活动,而知道这项活动的人大多只是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当然,公益活动的不断更新,也客观造成之前的一些公益项目逐渐被人淡忘,失去关注度,造成了开头“高温”,而后逐渐“降温”的趋势。
张誉旺说:“爱心如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传递出去,它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今年6月28日,素渡餐厅尝试性地推出“素渡爱心餐”——爱心人士认购后,可以指定时间、指定受助人群,当然也可以跟原来的待用快餐一样,让人进来领取。
张誉旺介绍,目前推出的“爱心餐”是原来待用快餐的升级版,它不再局限关注“需要受助的人”,而是更关注“需要布施爱心的人”。举例来说,爱心人士认购爱心后,可以指定在自己生日那一天,将爱心餐送给养老院,或者送给当天某个时间点进店消费的人员,无论这些人员是否需要受助。从而让爱心流动起来。从实践来看,截至11月21日,短短不到5个月,认购爱心餐的有1489份,送出去的1363份,主动进店受助的人也变多了。
张誉旺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通过爱心餐发展成全免费餐厅,再通过爱心餐的认购、认捐团体,发现爱心天使,并最终建立一个互助式在家养老的大公益系统——慈孝家园。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20永春县残联与创维集团联合开展爱心助残公益活动
- 2015-11-18武平县“好人之城”爱心延续 微举动写警民情深
- 2015-11-18东山青年志愿者开展旧衣物捐赠爱心公益活动
- 2015-11-18光泽县:爱心为媒 传递关爱
- 2015-11-17莆田南网小记者“一元理发”店探访爱心“剪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