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
惠安县文明城市创建做到“五坚持”
一是坚持创建统揽全局。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县委、县政府统揽全局的总体抓手和工作方向。制定了创城三年规划和年度创建计划,下达了创城责任状,创建任务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设置了精神文明建设专篇。2015年县财政安排创建经费5000万元。2016年首次统筹城市建设、管理、文化等项目,计划安排创建经费1亿元。建立完善了领导责任、目标责任、实地巡检、常态测评、群众监督、督导巡访、媒体监督、专项整治、奖惩问责、经费保障等十项工作机制,形成“党政联手、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广大惠安人民关心关注、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一件社会大事。
二是坚持创建惠民利民。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启动并完成了28项创城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消防设施、公园休闲慢道、城市监控体系、公交停靠站建设、交通标识标线、牛皮癣清除、集贸市场“脏、乱、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6年计划安排51项创城项目,将集中解决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文化提升、市政维护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等城市创建薄弱节点问题。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巨大变化,广大市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少群众纷纷为文明城市创建“点赞加分”,据城调队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全县市民对创城支持率高达91.98%。
三是坚持创建城乡同步。按照“全县一城、城乡一体”的要求,把城市管理作为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抓手。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城市管理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城管办挂靠在县委文明办,从创建的角度统筹城市的发展。成立城市管理考评中心,全面启动城乡市容环境综合考评。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交通护栏、环境噪声、集贸市场、生活污水排放、建筑立面安全隐患、物业小区、建筑垃圾填埋场、县域主干道控制区等多项城市管理职能。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对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房前屋后、沟塘渠坝进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全县环境卫生考评跃居全市前列。
四是坚持创建引领新风。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身边好人”线索推荐平台,曾阿煌入选“中国好人榜”、邱仅生入选“福建好人榜”,陈欠水荣获“福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举办第三届“美丽惠安人”道德模范、第二届美德少年和“最美乡村人家”系列评选活动。制定出台礼遇和帮扶“惠安好人”实施办法,建设世纪大道及南拓延长线道德模范事迹橱窗一条街。深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推广活动,开发Q版惠女六姐妹特色公益广告系列,推动公益广告在各种载体中广泛应用。建设“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文明旅游行前教育中心、企业诚信教育中心、志愿者风采展示中心,展示家风家教、文明旅游、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完善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24005人。推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进社区,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陈欠水扶贫助弱志愿服务队、惠安爱心社等一批社会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五是坚持创建立德树人。以加强中小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为重点,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惠风”经典诵读、闽南童谣征集传唱、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我的家风”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演讲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我县推荐选手丁嘉林同学勇夺“中华小导游之城市故事”全国第4名获三等奖。依托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沙龙,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共开展了200多场家庭教育主题讲座,有效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合力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县先后建设了乡村(县城)16所学校少年宫,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全省首创“乡村(县城)学校少年宫才艺大比拼”综合素质展示比赛连续举办了三届,今年的活动共有400多名少年宫选手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拼活动,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