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
明大局,求创新,务实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文明建设系列部署,总结2015年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任务,以开拓创新的新理念、新作风,务实有效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新福建建设创造更好的文化条件和文明氛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努力工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2015年,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一系列部署,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1.价值引领形成浓厚氛围。贯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利用道德模范评选、公益广告宣传、节日文化活动、未成年人主题教育、网络文明传播五个重要抓手,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推动理想信念和制度文化的自觉自信,推动遵德守礼、施恩行善等道德实践的广泛普及,在发动群众参与中弘扬了主旋律、培育了新风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热在基层。漳州市芗城区法院的黄志丽和省电力公司的高君芷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田云超等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王福如等30人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蔡知柔等16位学生被评为第三届福建省美德少年,张菁等30名基层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沈大川等119人入选“福建好人”,塑造了一批楷模群像。省委文明办分别在厦门、龙岩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公益广告原创力度加大,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出平面、广播、影视、手机四类共70件优秀作品,在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展出并在省、市主要媒体上发布。省委文明办组织集中创作的《你的文明是最美的风景》、《你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等4件视频类公益广告在全省展播。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全年刊播超额完成中央规定数量和频次,在宣扬中国精神、倡导社会公德、凝聚民心民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春节、元宵等七大传统节日期间,广泛组织“两马同春”元宵灯会、两岸对渡文化节等一大批富有福建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省委文明办与莆田市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厦门市协助央视拍摄了《中华长歌行·清明》大型电视节目,优秀民俗文化在节庆中大放异彩。重视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突出“我的中国梦”主题,组织清明祭英烈、“六一”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七一”童心向党、“十一”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童谣征集评选,评出13首优秀童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树立核心价值观。积极抢占新阵地,出台《福建省推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方案》,改版升级文明风网站,及时更新46个主题栏目内容,组织各类网上活动,增强时效性可读性。积极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联盟网站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文明传播评论员和志愿者队伍,通过微博、微信发表评论、跟贴、留言,壮大网络正能量。
2.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厦门市、福州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莆田市、龙岩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晋级为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城市,福清、石狮、晋江、长泰、惠安、泰宁、沙县、武平8个县(市)晋级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德化、永春保持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9个村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67个单位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省文明委隆重表彰了新一届36个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328个省级文明村镇、2467个省级文明单位(含学校、社区、风景旅游区和设区市行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在城市,以举办首届全国青运会为契机,兴起“文明城市办青运、办好青运创文明”的创建热潮,大力倡导文明礼仪、规范公共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城乡环境、营造文明氛围,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观赛、文明乘车行动,展现了东道主良好形象。在农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重点,引导农民摒弃比阔斗富、啃老弃老、赌博斗殴、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进一步激浊扬清。广泛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确定首批10个美丽乡村文明示范村。开展城乡“文明共创、文化帮扶”活动,组织20个全国文明单位和10支志愿服务品牌队伍与村镇结对子,落实帮扶项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漳州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省新建8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龙岩市召开了专项工作推进会,在福州、漳州分别举办了体育和综合实践两个项目培训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得到强化,树立12个省级示范辅导站,组织了业务骨干专项培训。“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试点范围扩大至5个全国文明城市和8个县级提名城市,400多项次的特色文化服务走进校园。持续推进“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互联网低俗之风、“打黄扫非”等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暑期集中行动”,文化环境持续优化。
3.机制制度建设更加完善。着眼长远长效,抓住根本性、关键性环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机制制度建设提升创建工作。在创建活动管理上,省文明委制定《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规程》、《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办法》,修订《精神文明创建评先审核中行使“一票否决”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增强创建主体责任,厘清各级管理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完善行业创建竞赛规则,与36个行业签订竞赛责任书并确定了1174个省级示范点。建立文明城市随机暗访督导机制,采取日常徒步骑行察看、集中模拟测评、整改情况回访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重平时、抓基础、促常态”的运作机制。在文明旅游工作上,制定文明旅游年度工作要点,系统安排,分段推进。出台《福建省赴台文明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形成特色。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组织专项督查并进行通报整改;联合开展“清新福建 星光灿烂”文明旅游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增强影响力。督促各涉旅单位严格把好证照、组团、出境、落地、交通和行程“六关”,落实行前教育、全程提醒和劝导,全面推行《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和20人以上旅游团队选取文明督导员制度,让每一位游客熟知并遵守旅游目的地有关风俗禁忌和礼仪规范。实施旅游“红黑榜”发布制度,在“福建旅游之窗”网站和福建文明风网站开设“诚信旅游”、“文明旅游年度评选”专栏。配合中央媒体深入基层采访,推出福建文明旅游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影响。在诚信建设上,围绕“诚信福建”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健全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征集信用信息,形成涉及全部社会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目前,该系统已覆盖2500万人。会同法院、工商、税务、金融、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福建省诚信“红黑榜”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在“文明风”网站开辟“福建省诚信建设信息公布综合平台”,实现与各行业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与省高院、省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签署 “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陆续执行禁坐软卧、禁售飞机、贷款和工商登记制约等惩戒措施。目前,全省失信“黑名单”有37万多人,其中43000多人已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诚敬做产品”活动,推进制假售假、传销传谣、偷税漏税等12个专项整治,以诚信建设制度化法制化推动社会各层面践行诚信。在志愿服务上,举办全省“志愿云”信息系统培训班,完成全省近200万名注册志愿者的数据转移,实现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精心组织全省235个志愿服务记录单位试点工作,发行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卡,推动志愿者注册、招募、管理、培训和回馈的制度化,推动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水平。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培育,指导扶持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福建观鸟会、福建“水之声”合唱团等10支队伍,发动各地推选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类共125个先进典型,从中择优推荐40个参加全国事迹展示和网络投票评选。指导协助各地组织好全国青运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以及节庆文化、邻里守望和敬老助残志愿服务,指导协助教育、卫生、环保、交通、司法、红十字等部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医疗健康、生态保护、低碳节能、平安春运、法律援助、生命救助等数十类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在学雷锋中弘扬志愿精神。
4.基层落实出新出彩。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联动互动,全省精神文明战线昂扬向上、富有活力,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出彩、在巩固中提升、在拓展中深化。省文明办在全国率先编制《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地图集(2015年版)》,将文明创建成果、品牌、项目、载体、平台等要素以图表和空间分布等形式来集成并叠加到相应的便民服务地图上,生动直观地解读和展示业务工作,该书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百科全书”。建设福建家训文化展示馆,编印《中华传统美德书法名家集字贴》,有效弘扬优良家风。联合省文化厅、省方志委编撰《福建村规民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生动教材。福州市以“文明福州持续文明”为主题,以承办全国首届青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环境改造、内河清淤治污等惠民举措,提升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大力弘扬闽都文化,连续十年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全民阅读更加活跃。厦门市以“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为载体,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城乡一体化进程,爱心系列、社区友邻中心等基层创新不断涌现。漳州市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把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融合、协调推进。泉州市以建设“泉州湾文明城市群”为目标,以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为牵引,市县联动、全城推进、整体提升。三明市坚持“多城同创、以创带建”,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莆田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决心大、力度大、反应快、落实快,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进入了轨道。龙岩市着力夯实基础,坚持对标落实、分类推进,在行风政风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了亮点。平潭综合实验区围绕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开展“美丽平潭·美丽心灵”主题系列活动,起步扎实,态势良好。南平市着重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借助高铁贯通形成的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创建格局,形成市本级核心区、武夷山重点景区、建阳新区以及各县(市、区)齐头并进的创建新常态。宁德市努力夯实创建基础,强化赶超意识,加快措施跟进,注重创新突破,“学习大军”等工作品牌响亮。各参赛行业和省直有关单位既立足本级文明单位创建,又重视抓好全行业创建的指导管理和系统内外的联创共建。公安系统着力打造民生警务、亲情警务、阳光警务、优质警务,实施“文化惠警”工程,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质量网上考评、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新机制,执法规范化工作在全国产生影响。开设安全防范公益宣传平台,“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宣传、万名民警“温暖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受群众欢迎。检察院系统围绕“两提升五过硬”目标,把推动严格公正执法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在检察文化建设、检察干警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诚信建设等方面,创出了特色和影响。法院系统围绕推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展开创建,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涌现出詹红荔、黄志丽、李彬等一大批模范人物,树立了队伍新风正气。全省司法系统突出抓好法律服务窗口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工作诚信制度化上成效明显。省电力公司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育企、夯实基础与创新发展、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干事业与带队伍“五个并重”,在全行业推行标准化服务。模范履行社会责任,连续20年实施希望工程,建立公司“志愿云”体系,实施“国网福建志工”服务驿站建设,率先落实“文明共建、文化共享”帮扶项目,发挥了全国文明单位的“排头兵”作用。民政、人社、外经、交通、农业、建设、审计、税务、工商、旅游、文化、卫生、药监等行政部门,均按照抓根本重塑魂、改作风接地气、简程序便利民等创建要求,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公仆形象。通信、金融、保险、广电、气象、邮政、铁路、供销等公共服务部门均把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流程,文明创建与业务业绩相互促进,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和规范化精细化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良好示范。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全省精神文明战线工作很投入、成果很丰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审视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文明创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运行不够到位,工作创新性、实效性还不够;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覆盖面、辐射力、带动性还有待增强;各部门各行业针对一些老大难问题,破解的举措、整改的力度等方面还需要推进;文明创建在服务中心、贴近实际、务实惠民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都有赖于各方面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解决。
二、开拓创新,奋力争先,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工作部署,全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常态化为重点,着力巩固提升各类文明创建水平,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诚信建设和文明旅游制度化,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落实这个总要求,要把握好5个方面:一要把牢方向,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路的宣传贯彻。二要围绕中心,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来展开,推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三要明确遵循,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不断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四要突出主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不断向纵深推进。五要聚焦民生,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辐射带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
结合贯彻中央和我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突出软环境建设,突出社会风尚建设,突出市民素质建设,突出城市文化建设,发挥好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龙头工程”的牵引效应。一要坚持创建为民。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使“创城”的过程成为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过程。要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推动各地以街道、社区为重点,在背街小巷、废地杂堆、房前屋后建设文化驿站、休闲凉亭、小公园、小书屋等公共服务场所,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要着力提升人的素质,开展多种多样的市民教育活动,大力倡导“行人不闯红灯、开车不加塞、垃圾不落地、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奢办、言谈举止不粗俗、出行旅游不违规、经济生活不失信”等“八不”行为规范。二要坚持分类指导。以中央文明办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即将制订的《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办法》为依据,积极适应随机抽查、“负面清单”动态管理、退出淘汰等新规则,逐项梳理,稳步推进。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5个全国文明城市重在纵深发展、先行创新、做好示范。莆田市、龙岩市、平潭综合实验区3个地级提名城市和福清、石狮、晋江、长泰、惠安、泰宁、沙县、武平等8个县级提名城市要出硬招、攻难题、补短板,夯实基础,努力提升。今年中央文明办将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举办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培训班,省里也将组织3个地级提名城市赴我省5个全国文明城市实地学习,组织8个县级提名城市之间开展交流。其他市县区要保持工作韧劲,落实重点工作,提升创建水平。三要坚持常态推动。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实现动态管理,提升文明创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今年,中央文明办将组织对87个全国文明城市(区)进行专项督查,对123个地级以上提名城市(区)进行年度测评,对165个县级提名城市进行随机抽查,落实“负面”清单,完善淘汰机制。省委文明办也将不定期对县市区进行暗访,把暗访结果作为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县城)日常考评得分依据;年底组织对全省市县区文明城市(城区、县城)测评,以考评推动城市创建常态发展。县及县级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年从中央到省里都将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抓好县城文明创建,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以美丽乡村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围绕新修订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中央文明办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国5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其中省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要达5%,市级文明村镇达20%,县级文明村镇达30%。目前,我省县级以上的文明村镇比重不到30%,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也要结合实际制订合理目标,建设一批文明村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省委文明办将牵头制定《福建省美丽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方案》,适时召开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根据中央文明办部署,永春县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头,出经验,成为全国示范点。省里去年公布的首批10个“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要规范使用补助资金,在乡风文明和环境建设上提升水平。今年省里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树一批示范点,各地可以提前谋划安排。一是推进乡风民风美起来。要进一步落实《福建省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意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加大检查督导和舆论监督力度,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民间事务中调解、监督与服务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切实清除攀比斗富、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要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进农村社会风气治理工作,要更好地发挥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单位作用,抓出成效。二是推进人居环境美起来。制定《福建省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厕所、污水管道、垃圾箱、垃圾车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要通过土地权属置换、废弃宅舍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村文化小公园。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逐步健全农村日常保洁、检查评比等工作制度。农民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主体,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要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强化责任义务,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家禽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五乱”现象。加快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建设,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实现面上洁净、村庄出彩、沿线美丽。三是推进文化生活美起来。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保护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依托古街、古厝、古庙、古树、古桥等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调查摸底、保护修缮、挖掘整理、内容植入、活动设计,不断浓厚乡韵,增加乡土记忆,把“五古”建成宣传宣讲工作点、文化文明展示点、社情民意商议点、文娱文体活动点、侨台文化交流点、爱国爱乡教育点。省委文明办将在全省选树10个“五古丰登”示范点。运用好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具人文底蕴,让村民更有情感寄托。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落实好中宣部实施的“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和中央文明办组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等惠民扶贫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加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清正行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坚持以行业创建带动单位创建、以单位创建提升行业创建整体水平的总体思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联创共建。一是抓好文明行业创建。要健全行业规章、树立行业新风、打造优质服务,尤其是窗口单位要以此为重点,进一步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种服务守则、行为准则、规章制度、行业规范之中,推动各行业在省级示范点开展标准化服务窗口建设,并逐步推广到全行业窗口,实现全行业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今年上半年将分别举行司法、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三类行业的现场观摩活动,推广做法经验,促进学习交流。要加大对行业窗口服务质量的巡查力度,第三季度开展全省参赛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二是抓好文明单位创建。要严格落实《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抓好全国文明单位及培育对象的日常管理,督促他们建立健全创建制度、落实创建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查自评。各个全国文明单位重在提高创建水平,打造特色品牌,创造先进经验;培育对象要严格对照标准,打牢基础,争创佳绩。一季度省里将举办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创建工作培训班。对应中央文明办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今年省里也将相应修订《福建省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并组织开展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初评工作。着手推出一批在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走在前列的文明单位标兵,开展观摩交流和风采展示活动。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今年重点开展好与村(居)“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和扶贫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结对安排,帮扶结对村(居)建设一批文化文明墙、公益亭、生态路、健身坪、电子屏等文化设施,每年组织3-4次文化共建、文明共享活动。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正在部署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贫困乡村的工作,省里也已下发《关于新一届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开展爱心公益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希望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响应,为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要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科技创新单位参与文明单位创建,使“三新”的企业文化和单位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三是抓好社会风气治理。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开展 “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树文明风”主题活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要在整治涉黄涉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低俗娱乐、啃老弃老等伤风败俗现象上率先垂范。抓住重要节庆节点,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风尚引导;抓住婚丧嫁娶、入学入伍、寿诞宴请等集中时段,有针对性地劝阻干部职工中可能存在的违规做法。各级文明单位要与干部职工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干部职工,红白喜事新办简办,不参加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人情宴席的比率要达到100%,市、县(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干部职工要达到85%。
(四)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突出“我的中国梦”主题,健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一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领域。教育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各地要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到2020年,实现高校、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从本届起,我省将增加文明学校、文明校园评选表彰的比重。各地要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师德先进典型;推动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深化“公共生活好习惯”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性活动;广泛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各地在传承优良传统和开展诚信、孝敬、勤俭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管好用好校园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二是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预计新建80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我省每年都将有数量不等的建设任务。各地文明办要提前摸底,确保中央项目顺利实施。落实好已建项目的管理使用,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小时,适当延长寒暑假、节假日的开放时间。总结近五年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经验,推动5个全国文明城市所辖城区和8个县级提名城市在60%以上城市小学建设学校少年宫,3个地级提名城市所辖城区覆盖40%以上。适时召开全省学校少年宫现场推进会,举办承建校校长、活动项目辅导员培训班。三是强化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功能。校外辅导站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加强心理辅导师资培训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省里将举办第四期心理健康辅导骨干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百场心理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公益活动。加大县级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培育力度,晋安区、福清市、思明区、海沧区、芗城区、泉港区、永春县、梅列区、涵江区、建瓯市、武平县、福安市等12个示范站点要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面拿出成果。今年,省文明办将召开示范站点负责人座谈会并举办实地观摩活动。四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服务范围。继续在去年确定的试点范围内深入探索,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增强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组织优秀文化服务项目评选,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是服务边远学校。各地文明办要做好先期调查,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善于调动供需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及时跟踪对接情况。福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吸引更多省直文化服务单位进校服务,省里将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五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协同执法部门深化整治手机媒体低俗之风、规范网吧经营秩序、净化荧屏声频、“扫黄打非”、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寒暑假期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控态势。
(五)以文明家庭创建和道德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强化载体建设,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与推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鼓励全社会明德惟馨。一是着力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是人生最初的课堂,家教、家风与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要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推动社区家长学校广覆盖、增实效、可持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要在“孝”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大力宣传孝老爱亲的正面典型,曝光不孝子女的恶劣案例,用社会舆论激发人们的道德良心。要继续落实好“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广泛开展晒家风、诵家训活动,建好“福建省家训家风文化展示馆”,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建设地方家训家风文化展示馆、村居推广中心、文化长廊等。组织开展家训家风主题书画作品征集活动,编印出版《福建民间优秀家训家书故事集》、《福建家训书法名家集字贴》、《福建家书选编》和“我们的节日”读本。今年中央文明委将表彰一批全国文明家庭。省里将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福建省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省文明委召开全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二是持续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研究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的《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办法》,促进公益广告宣传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引导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和显著位置常态化刊播公益广告。推动公交车、出租车、火车、动车、飞机、轮船等各类交通运载工具,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楼宇电视显示屏、户外广告牌、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景区公园等各类公共场所,在显著位置不间断刊播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新一届“讲文明树新风” 公益广告征集评选活动。在创作上,要体现地方性,更多地从福建文化中找素材,从百姓身边选题材,贴近当地,贴近当下和时代元素。在载体上,要突出功能化,可以将公益广告宣传融入到百姓日常用品上,让百姓日用而不觉,润物细无声地在群众中传播和渗透。在使用上,要把公益广告作为重要手段用足用活,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可以应用公益广告来动员来展示来扩散。继续坚持每月汇报和季度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刊播公益广告审看小组日常督查作用,适时开展“回头看”。三是深入开展道德标杆学习宣传活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必须用好这一“精神富矿”。要以我省第五届全国和第四届省级道德模范为重点,开展“德耀八闽”系列报道,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六个一”活动(“模范好人一句话”微视频刊播、“模范好人一堂课”主题讲座、 “模范好人一场戏”故事巡演、“模范好人一面墙”宣传栏、“模范好人一条街”展示图、“模范好人一本书”事迹丛书)。建立“福建省道德正能量视频资料库”, 供各地各部门选用。举办道德模范事迹电视展播活动。落实好《福建省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及《细则》、《福建省道德模范金融服务实施细则》、《福建省文明单位(企业)和道德模范金融服务实施细则》等措施,组织开展“道德清风•清新福建”道德模范文明城市观摩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活动,推动帮扶礼遇道德模范有关政策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发动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掘“草根英雄”。继续办好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开展道德模范“传帮带”活动,引导道德模范在工作生活领域争当带头人,帮助道德模范提升在公众中的号召力。开展公众人物“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活动,召开座谈会,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科、教、文、体等各界公众人物及著名企业家代表,共同研究公众人物如何强化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六)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不敢不能不愿失信的制度环境
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为政之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要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坚持教育引导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一是宣传培育诚信文化。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活动。组织媒体舆论引导,开展群众道德评议,高高举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大旗。推动行业研究制定诚信守则,让人人行有所循,行有所止。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质量第一”、“诚信做产品”、“百城万店讲诚信”、“诚信经营示范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放心消费创建”等活动。二是落实联合发布机制。认真落实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完善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使用制度,构建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加强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运用福建省诚信建设信息公布综合平台,对守信行为给予点赞,对失信行为给予曝光。各地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因地制宜建设联合信息发布平台。各部门诚信信息报送更新情况将作为评选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三是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定期梳理经济社会发展中诚信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失信败德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围绕环境污染、食品药品违法违纪、虚假信息诈骗、金融信用缺失、偷漏逃税等领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手段,对失德失范行为进行惩治约束,对违法者进行严厉打击。
(七)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有效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发扬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支撑、大众化参与、常态化开展。一要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贯彻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精神,发挥文明委统筹指导、文明办牵头协调作用,发挥志愿者协会的社团优势,有序组织志愿服务。要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进程,制定出台《福建省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制度》。结合全国《志愿服务条例》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出台,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要以志愿云系统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发布、需求对接、信息传播、服务记录等功能。今年全省90%以上县区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嘉许等机制。要坚持分级分类与整体联动相结合,积极构建省、市、县、社区四级志愿者培训体系,依托“线上”和“线下”资源,组织实施集中性培训、项目化培训、普及性培训和网络化培训。二要进一步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价值引导,积极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文化。倡导社区化扎根、组织化规范、生活化融入,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形成弘扬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要做好志愿服务典型的宣传,保持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的持续关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今年要重点宣传我省入选全国“4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事迹,公布、宣传一批我省最美志愿者、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增强志愿者的美誉度和荣誉感。三要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坚持立足基层,以需求为导向,既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更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尤其要在脱贫帮扶中有所作为。要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确保不走过场,不搞大呼隆,能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困难。坚持邻里互助,推广社工加义工的工作模式,逐步探索成立农村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贴近城乡社区每一户每一人,让特殊群体的需求随时随地能够获得支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向他人施以援手。注重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组织教育、卫生、文化、法律、科技等专业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今年,省里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邻里守望·情暖八闽”志愿服务主题成果展。加强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和项目建设,参与“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的福建水之声艺术团、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等10支志愿服务品牌队伍,要加强与对口帮扶县的对接。今年,省委文明办将依托街道社区和公共场所,建设一批“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并启动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援助计划。
(八)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工作,不断提升公民出游文明素质
文明旅游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中央文明委承担的重要任务,要持续跟进、重点强化。一要把握关键环节。以中央文明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一系列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为契机,切实加强教育引导,把好“六关”。在签约组团环节,要建立双重教育制度。由旅行社组团的,旅行社应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进行安全、文明出行教育;由单位组织的公务、商务、劳务、留学团队,出入境管理部门要督促组团单位开展行前教育。在办证通关环节,公安出入境、外办、台办、检验检疫、边防、海关等部门要在入流程、尽职责上下功夫,把文明旅游教育引导作为必不可少的业务流程,作为工作人员必学必会的业务技能,固化为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力戒随意性和形式主义。在旅途行程环节,要落实领队、导游一岗双责,督促旅行社把领队和导游的业务工作与文明督导纳入日常考核。今年,省委文明办将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出版《福建出境文明旅游简明读本》,印发《出境文明旅游十大提示》,制作刊播文明旅游动漫宣传片,各地要落实好使用好。二要做实活动载体。坚持知行合一,开展“清新福建文明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通过知识竞赛、故事征集、文艺表演、倡议签名、随手拍等形式,在校园,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平台,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开展“为福建加分”文明旅游主题行动和“文明旅游背包行”、“文明旅游提个醒儿”、“文明旅游随手拍”、“文明旅游故事征集”等公益行动,扩大参与面。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省里将于5月19日世界旅游日表彰首届十佳文明景区、十佳文明旅行社、十佳文明酒店,十佳文明游客、十佳文明导游,持续提升文明旅游关注度。要深入开展秩序疏导、讲解引导、违规劝导等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带动游客尊德守礼、入乡随俗。三要强化监督和宣传。推动旅游安全管理与文明旅游相结合,在武夷山、三坊七巷、鼓浪屿、湄洲岛、平潭岛、客家土楼等重点景区建立若干个文明旅游监督站点,探索建立自动收集、动态管理、实时反馈的监督管理模式,打造文明旅游移动监督和传播平台。加强文明旅游新闻宣传报道,特别要在春节、“五一”、暑假、“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专题专栏,大力刊播文明旅游公益广告,曝光旅游不文明事例,形成舆论声势。各地要在交通枢纽区域、旅游景点集散区域、旅游购物集中区域持续刊播文明旅游动漫片、提示语和公益广告,让广大游客时刻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四要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在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检查督促等方面持续发力。各级文明办要加强统筹协调,成员单位要落实好部门责任,形成纵向垂直推进、横向协调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继续完善督查机制,今年中央和省里都将组织文明旅游专项督查,各地也要加强自查自纠,推动工作常态化。深入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和民航旅客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促进依法依规管理。加强对境外来闽游客的宣传教育,引导境外游客遵规守矩、言行文明。
(九)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在网上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中央文明委将出台《关于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实施“四有”中国好网民工程。我们要切实增强网络文明意识,扎实推进文明网建设,扩大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规模和力量,做大网络正能量。到今年年底,全省县(市、区)要全部建立文明网站或开通文明频道,并开设微博账号、开通微信公众号,逐步建立全省微博矩阵、微信矩阵、客户端矩阵和文明网群。省里将开辟文明风手机版,并继续组织每季度“文明风”用稿评分。希望各地文明办高度重视本地文明网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责任意识、使用意识、管理意识,真正做到用得上、管得住、能发展。一要建成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网上思想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用文明、诚信和道德占领网络阵地。筹建精神文明网上3D展馆和家训文化网上展馆,开设“德耀八闽”、“福建温度”、“点赞道德模范”等专栏专题,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美德少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宣传展示,善用网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报送刊发工作动态,交流各地各单位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二要提升服务管理平台。抓好福建省“志愿云”平台建设,完善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对接、褒奖回馈等制度。加强网络监督,运用诚信建设信息公布综合平台,点赞守信,曝光失信。运用网络,整合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促进校馆供需对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实效。加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三要打造有效活动平台。设计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残、慈善捐助、救灾助学、义务献血、环保宣传等网络公益活动,继续开展“一元微公益”行动,鼓励社会公众利用手机短信捐赠平台,让公益精神弥漫互联网每一个角落。组织策划以“歌颂祖国,歌唱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家跳网络评选活动。
三、转变作风,务求实效,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协调能力
当前,随着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上升,精神文明建设关联度、关注度持续走高,在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与构建,道德情怀的滋养与涵育,社会风气的引领与规制,民心民力的凝聚和组织等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文明创建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契机。我们既要保持工作定力,更要挖掘潜力,善借外力,增强合力,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1.加强学习增素质。学习既是个人成长的潜力,也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重视学习,让学习成为习惯和常态。要突出重点。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增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系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论述专题学习读本》,推动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深入开展“中国梦”、“ 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宣传活动,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文明委的部署要求,自觉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指导、研究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刻理解和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经济、城市、扶贫开发和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精神,使我们的工作在了解大局、把握契机中追求更大作为。要端正学风。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采取集中辅导、征集论文、专题研讨、共建交流、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倒逼学习、有效学习,以良好学风带动工作作风。今年,各级文明办要组织精读一本原著、开设一个讲坛、调研一个课题、办好一件实事“四个一”强素质、转作风活动,特别是要运用好 “福建文明书屋”手机阅读平台,引导干部职工多读经典,文明办主任要带头学习,争做思想理念的先行者、创建业务的行家和人文素养的模范,带动形成本系统特有的“学习圈”、“文化圈”。要紧扣实践。实践是最生动的教材。要善于在落实工作中深入总结,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中深入思考。要根据中央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中央和省文明委制定的“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认真分析、研判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重点难点,提出对策建议。比如,城市文明创建如何实现无盲点全覆盖,如何发动社会力量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农村文明创建如何破除陈规陋习;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如何扶持引导等,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
2.创新方式求实效。文明随时代前进而发展,创建顺时势变化而创新。要创新沟通服务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和意识,注重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各地创城指挥部要探索建立处置快、灵敏度高的创建受理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党委政府诚信形象,避免不回应不协调不作为现象。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善于运用新阵地、新媒体、新语言进行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和工作品牌的宣传。注意把控导向,对群众热议的事项和问题,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当前,各地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社会力量,依托“两微一端”平台进行精准、有效宣传,扩大覆盖面。要创新工作落实举措,敢于破除旧观念、丢掉老套式,以新思路新举措构建新格局,持续打造和提升一批有基础、能带动、叫得响、推得开的工作品牌。各个县(市、区)文明办要根据各自优势,围绕“培育一个特色工作品牌、建立一个特色示范窗口、建设一个文明特色基地”目标,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争取本级党委政府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研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和细则,以硬举措破难题、补弱项、堵漏洞,推动各项创建工作均衡发展。当前尤其是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不良风气治理、诚信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去突破和提升。
3.转变作风树形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优良作风来保障工作落实。要务实推进。弘扬实干精神,践行群众路线,不搞形式主义,不做盆景工程,不求虚假政绩。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发挥本土优势,把特点亮点做足。抓好各个工作环节细节,及时跟进了解,及时清除“中梗阻”,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工作传导到末端,见效在一线。要深入基层。坚持徒步骑车察看文明创建,到群众身边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困难。进一步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把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到基层每个工作单元和组织细胞,覆盖到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特别要加强新城区、新园区的文明创建工作,及时配套服务、跟进管理、不留空白。要严格纪律。加强党性锤炼和廉政建设,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触红线、不碰高压线,严守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严格按制度、规章和程序办事,掌握好测评、指导、督查、通报等敏感环节,杜绝公权私用、公权不公、公权越位,切实把文明办队伍打造成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效率高的过硬队伍。
4.强化联动聚合力。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融入到各行各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这制度优势发挥好、运用好;各级文明办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切实履行好联络、协调、督促、服务的工作职能;省直有关部门和参赛行业主管部门要绷紧文明创建这根弦,切实把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强化问责追责,认真对照各类测评体系要求,查摆文明创建工作中的违规、缺位、失职等行为,加大惩戒力度,促进各层面各部门同心同向,珍视文明荣誉,悍卫文明成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群策群力推动文明创建共建共享。
随着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和“十三五”规划的起步实施,我国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精神文明创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发展大局中所担负的使命更加艰巨光荣。福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州新区中,需要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坚持方向、坚守职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滴水穿石的韧劲和抓铁有痕的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