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
完善机制抓创建 瞄准目标重落实
今天,我们召开福建省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创建工作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文明委工作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交流,梳理创建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建立完善机制,进一步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下面,我就下一步如何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创建意义提升工作站位
各个单位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是我省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力量,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单位,为什么我们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这是一个平常但又不简单的问题,对此社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每个单位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单位真正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实质意义和带动作用,是积极作为的主动创建,不少单位也从以往的一般认识,考虑经济效益比较多的层次转向以创建促工作,以创建带队伍的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单位是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它是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各方面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应当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对于单位来说,要通过创建凝聚人心,提升工作;对于个人来说,应通过创建营造良好机关、企业、社区、校园文化,铸造单位精神,提升每个人的觉悟和综合素质,增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需要培育树立更多的标杆,增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强大支撑和带动作用。创建应追求的主要目的是:
1、凝聚力量。共同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是单位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创建活动,用美好的远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培养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集力和战斗力,达到单位蓬勃发展与员工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
2、提升工作。文明单位不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也不是某一领域业务工作的先进,是对一个单位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评价。文明单位创建内容具有综合性,既包含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精神面貌、文明风尚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业务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央文明委规定文明单位必须做到“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全国文明单位是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其它工作都领先的单位,培育对象单位也是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能够收到很好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3、创造经验。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紧紧围绕单位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等,认真总结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单位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为其他单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4、辐射系统。对于各行业系统而言,行业系统是单位的集合体。看一个行业系统是否文明,既要看主管部门和龙头单位的文明形象,又要看所属各个具体单位的文明程度。文明单位创建要辐射带动系统的工作。通过自身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树立标杆,并对系统各个单位发挥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发展、整体提高的文明行业系统创建新格局。
5、带动社会。单位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引领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大力倡导“在单位争当文明职工,在社会争当文明市民,在家庭争当文明成员”行为规范,促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而且,通过参与和支持所在区域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大力实施对口帮扶、结对共建,在社会上做示范、当表率,不仅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也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单位重要意义的认识。不仅要从提高单位本身文明程度的角度去认识,更要放眼全局,把它放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去认识。一是从夯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来提升站位。单位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创建的基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无论是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都需要依托单位来组织和实施。各单位创建工作搞不好,全社会的创建工作基础就不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也是推动其他创建活动的过程;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成效,也同样展现其他创建活动的成效。二是从树立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来提升站位。全国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示范,是各行业工作的标杆。在座的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高不高,影响大不大,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影响是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示范工程,通过在创建过程中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公民、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单位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三是从强化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都一起抓的高度来提升站位。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促进单位本身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这是创建活动对单位本身最直接、最实在的意义。全国文明单位考评,体现的对一个单位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文明工作、社会和谐工作和生态文明工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只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各方面工作领先的单位才配得上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是份内事,是凝聚共识提升单位荣誉感的事。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不仅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以创建促进单位发展,以创建引领社会进步。
二、树立创建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全国文明单位是社会的标杆、行业的标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也是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一)单位形象要注重“五个体现”
1、体现在设施建设。环境、文体、工作、生产等设施完善程度和有效性是一个单位文明程度最直观、最具体的显性标准。文明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必不可少的设施。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要有更多能体现和感受本单位传播文明风尚的生产生活的环境设施,以及丰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体场所和设施。
2、体现在精神风貌。干部员工展现出饱满工作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具有本单位自身特色的单位精神、价值追求、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并成为干部职工的心理意愿和行为准则。
3、体现在单位风气。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敬业奉献、讲效率、重质量,工作作风好,服务质量高,党政机关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企事业单位践行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的理念,在社会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风范。
4、体现在创建影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积极创新工作载体,设计和开展有特色的创建活动,打造令人耳目一新、辨识度高、名气大的创建品牌,不仅让干部员工乐于接受,而且要多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见到效果,在社会上和同行业中有广泛知晓率。
5、体现在社会贡献。单位业务成绩突出,社会效益显著。不仅业务工作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处于本行业、本地区前列,而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单位对社会贡献率高。
(二)机动工作要做到“五个一样”
1、硬件与软件一样加强。坚持硬件设施与文化文明设施“两手抓”,在改善单位生产、办公、服务等硬件环境的同时,对于思想道德、民主、文化、法制等软环境建设要同步推进。
2、上班与下班一样保持。单位干部员工在8小时以内要做勤勉工作、敬业奉献的好员工,在8小时以外要做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好市民。
3、平时与检查一样标准。在抓好集中性活动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创建上,杜绝临时搞突击的行为,保持常态创建,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功夫下在日常,通过日积月累实现创建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仅经得起明查,在暗访时也保持较真的创建水平。
4、对上与对下一样负责。创建活动不仅要按照中央、省文明委部署的重点工作做好部署,抓好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对下级部门、基层单位和社会个体要热心服务,正心诚意为群众办事。
5、物质与精神一样重视。要把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精神文明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制定三年创建规划,年度有部署年终有总结,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推进创建工作,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同频共振。
(三)社会影响,要树立“四种形象”
1、文明风尚的示范。要领风气之先,树正能量高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过程,在提高单位文明程度和员工文明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改善,在社会上起到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
2、便民利民的窗口。要紧紧围绕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时刻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结合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开展优质规范服务活动,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做到环境卫生、净化美化,设施完好齐全、方便实用,便于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3、文明创建的标兵。要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创建理念,打造服务社会的品牌,从而为整个系统树立文明创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成为行业各单位文明创建活动的样板。
4、社会责任的楷模。要有善心、有善意、有善举,根据单位自身条件,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共建、献爱心、慈善募捐、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榜样。
三、坚持创建为民抓好任务落实
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具有综合性,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目前,我省的全国文明单位和培育对象涵盖了不同性质类别的单位,业务工作不尽相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有量化的任务目标,重点要抓好落实。
1、道德建设要抓到位。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切实做到“24字”深入人心,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明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要有各自的精神提炼。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要见宣传氛围。一个单位核心价值观宣传是否到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办公场所相关氛围的营造是否浓厚。在氛围的营造上,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重要的要讲究质。所谓的质,我认为就是要做到融入二字,就是要把宣传与整体的办公环境相适宜,与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感染力。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应有一个反映单位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陈列室,增强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见特色活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目的是为了人们习以为常地循着核心价值观思考和行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光做样子、挂幌子、当牌子,而没有活动来承载和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肯定是飘在空中落不了地、进入不了人心。所以,要从单位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多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亲身体验感悟、积极付诸行动。三是要见规章制度。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要靠宣传,也要靠与管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单位规章制度的鲜明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规章制度和职工行为准则中,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约束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2、效能建设要抓到位。一个单位的作风效能,展现出的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单位的文明程度。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切实与效能建设相结合,推动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提高工作效能。这一点对于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尤为重要。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就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坚持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故意拖延刁难的现象。要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多为群众办实事上,将群众所急所盼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从当前最薄弱、群众最不满意的环节和方面抓起,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完善便民制度,创新服务手段,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要联系单位实际,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学知识、比贡献的积极性。当然,对于一些没有直接面对群众的党政机关单位来说,效能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要通过效能建设,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3.环境建设要抓到位。这里的环境建设,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很好理解,就是工作条件优良,内外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软环境建设,重点要加强3个方面。一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要适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完善单位文体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干部职工参与,通过文化陶冶干部和职工情操,通过文化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加强法制环境建设。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与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诚信做人、依法办事、依法兴业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民主环境建设。单位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集体决策制度。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充分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干部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合法权利。
概况起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具体要做到“八个一”:
1、一个理念。要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不仅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制定导向明确、内容科学、难易适度的共同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单位内部形成共识,鼓舞员工团结奋进的斗志,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以创建促进单位发展,以创建引领社会进步。
2、一个文化馆(荣誉室)。设立单位文化馆或荣誉室,全方位展示本单位发展历史、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增加员工对单位的情感认可,提升单位干部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一支队伍。建立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结合单位职工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运用QQ群、微博等联络方式,组织协调好志愿活动,注册志愿者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
4、一个活动品牌。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单位的自身优势和长处,打造的活动品牌既体现创建活动的共同要求、又体现本单位的鲜明特色,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设计好“自选动作”,既要抓好常规工作、又要打造特色品牌,融共性于个性之中。
5、一个先进典型。发现、选树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好人,推动成为单位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带动更多干部职工比学赶超,形成好氛围,传递正能量。
6、一个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开展与农村、社区和困难人群的长期结对帮扶活动,并签订帮扶协议书,履行社会责任。
7、一个业务工作服务项目。结合业务工作回应社会热点,设立为社会、群众的服务项目,开展服务项目进基层活动。
8、一个平台展练。结合单位实际,设计和开展吸引干部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平台或活动,比如文化讲台、道德论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引导员工把单位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着力培养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
四、完善创建机制务求长效常态
在创建活动中,集中行动是必要的,有利于形成声势、推动问题的解决,但从长远看集中行动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保持创建活动的常态。为了加强常态创建,解决“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中央文明委制定了负面清单,凡是按照负面清单中所列内容的,比如: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本单位正式职工发生刑事案件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且单位负有责任的;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食品药品安全或环境污染事件的;完不成创建任务、工作明显滑坡,以及在暗访、日常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等等,将对全国文明单位及培育对象给予约谈告诫、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荣誉称号或参评资格等处置。机制管长远,管根本,《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已有对工作机制专门提出要求,重点构建五个方面工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否保持有效长效,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基础。落到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就是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就是要把创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就是分管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创建工作,抓好分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就是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有效发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作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动承担责任范围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形成创建合力。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就是要坚持定期通报创建活动情况,请职工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要坚持创建成果全体职工共享,为职工办好事、谋实事;要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让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2、目标责任机制。全国文明单位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考评采取初评、总评和日常考评的方式进行,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届期满需要重新申报参评,这说明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不是一日之功、一劳永逸的事情。作为培育对象单位也要符合这个创建周期,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全国文明单位创建长期性、常态性、持续性的特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要坚持统筹管理,既要有创建工作的长期规划,又要有年度工作计划,以长期目标指导近期任务,以近期任务的落实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要坚持量化管理,把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列出具体的工作项目,提出量化的工作要求,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把原则要求具体化,实现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要坚持动态管理,适应创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及时做好针对性地对接工作,防止创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本单位的实际出现“脱节”现象。
3、品牌创建机制。在创建工作中要脱颖而出,就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创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品牌。一是结合职能特点培育品牌。就是要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深入发掘本单位独有的特色亮点,用鲜活、丰富的创建实践来细化、实化、深化、固化。要针对单位不同的外形、内涵、气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打造出的品牌成为本单位的鲜明符号。要持之以恒,品牌的培育决不是权宜之计,品牌的打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要从长远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进行。要加大宣传力度,品牌打造出来后要大张旗鼓地传播传扬,理直气壮地广而告之,让社会广泛知晓,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起到外塑形象的积极作用。二是因应社会需求培育品牌。品牌打造一定要坚持社会化原则,切实做到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这样品牌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从本单位特定社会角色与功能出发,呼应社会关切,在改进服务、创新服务中形成令人耳目一新、辨识度高、名气大的品牌。比如:针对社会对加强诚信建设的期盼,相关职能单位和生产经营性单位可以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做产品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网络信息传播乱象,通信服务业单位可以在推进净网行动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相关职能单位和交通运输单位可以在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增加公共交通供给、提高运输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群众办事排队长、办事程序繁琐的问题,相关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可以在便民制度、便民手册、便民引导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三是创新特色活动培育品牌。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各个单位都能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创建实践中精心培育了一批叫得响的创建活动品牌,使创建工作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刚才5个发言的全国文明单位代表也都有介绍了各自特色的活动品牌,讲得都很好,当然其他单位也有许多好做法,如:电力部门打造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邮政部门打造的“情系万家、信达天下”品牌;福州市军门社区打造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品牌等等,由于时间有限,以后有机会再让大家展示和交流。下一步,大家要始终盯紧形势,继续发挥优势,研究制定具有单位特点的文明创建新举措,在探索实践中创造新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材料上进行总结提炼,充分体现亮点、晒出特色、展示荣誉、增强底气,令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多赞一分。
4、日常管理机制。为避免有的单位平时不重视、临时搞突击的现象,我们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中增加了对全国文明单位及培育对象的日常考评,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总分。这就要求大家务必要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功夫下在日常,通过日积月累实现创建工作由量变到质的飞跃。要有专门部门和专兼职人员管理日常创建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创建任务,收集、整理日常创建材料,督促检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档案管理,真实全面地记录本单位创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规律,在日常的沉淀中跃上新台阶。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加大创建投入和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单位经费预算,不断改善创建工作的物质条件。要定期向上级部门和所在地文明办报告创建工作动态,做到每月汇报创建动态、每年提交创建报告,让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
5、监督考核机制。创建工作是否落实需要有效的监督手段去督促,创建工作成效如何需要科学的考评方法去衡量。在监督机制方面,要坚持内外监督相结合。对内,要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巡查,每年至少对创建工作开展一次自查自评工作,自查自评结果向全体职工通报;对外,要通过专业机构测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新闻媒体监督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工作针对性。在考核机制方面,创建工作要纳入单位绩效考评,与各种评先评优及干部的年度考核、奖励和任用结合起来,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创建工作不力和影响创建工作水平的部门和个人予以惩戒。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各单位要关心支持负责创建工作具体工作人员的成长和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工作价值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