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尚未开园,“五一”假期就遭遇“踩花客”“攀爬者”,更有灯柱被“到此一游”爱好者刻得“负伤挂彩”,照片在网上一经传出,网友哗然。大家纷纷感慨“太丢脸了!”还有人追问“这些陋习何时改?”(5月4日 新华网)
针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比如,这样的素质低下的行为,不仅与中国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形象相去甚远,也是对于孩子教育的重大失败。有鉴于此,如何才能够让文明出游成为一种常态,这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真正问题。在这里,国家层面已经出台相关规定,比如将不文明旅游行为纳入“黑名单”,通过曝光的形式来遏制不文明蔓延;再比如,对于不文明行为,有着严惩机制的出台,尤其是像“空闹”等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中。但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笔者以为,要让不文明行为真正销声匿迹,只有通过多措并举才能够奏效。
在法律上,必须通过立法和严惩形成文明的政策环境。很多时候,那些不文明行为都是因为法不责众导致的,比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等,面对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尤其是当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是不文明,更是严重影响到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深刻思考,通过立法的形式,以法律的手段来严惩这样的行为。比如新加坡就将不文明行为入刑;香港地区也通过严格的惩罚措施,让不文明行为消失。通过这样的现实例子,我们就能够懂得,国家旅游局出台的“黑名单”制度就是一个最好的举措,将那些出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都纳入到“黑名单”中,形成有效的牵制。
在道德上,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人们向上和向善。让不文明行为消失,更多的时候道德需要发挥既定的作用,因为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大多数的不文明行为都不是法律能够约束的内容,而是需要通过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进行规范。既然如此,不文明行为中的大多数都需要道德约束,通过道德层面的宣传和引导,才能够奏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道德层面的宣传和引导,逐渐让人们形象这样的一种心理反应,对于哪些是文明,哪些是不文明行为,都应该积极回应,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在自律上,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努力。文明贵在一种习惯的养成,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学校教育能够灌输给孩子更多的内容,即通过多种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们都懂得文明的真谛和要义;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能够看到,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通过这样的榜样力量的释放,能够让孩子们懂得其中的基本文明逻辑,从而能够换来最终的成功,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王璐瑶)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