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怡)
核心提示
梁章钜(1775年-1849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又作“茝邻”),晚年自号退庵居士,祖籍长乐江田,其祖上在清初迁入福州城内。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梁章钜文章之盛在同僚中难出其右。距他逝世前半年,林则徐撰文称赞他“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伟人”,晚年却有家难归,这是为什么?
屡以“东园”名居所
A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6月20日,梁章钜以75岁高龄在浙江温州辞世。其实,梁章钜晚年魂牵梦萦的就是他亲自设计营建的东园——福州三坊七巷黄巷中的家。这个东园,就在今天已成为全国文保单位的小黄楼大宅院中的东面。
梁章钜晚年有家难归,却又思家心切,才把他1842年侨居闽北浦城的宅院称为“北东园”。1846年,72岁的梁章钜北上杭州、扬州。1847年4月后,他以古稀之年在杭州寓居5个多月,将杭州新宅称为“亦东园”。梁章钜在《杭州三桥址新宅杂诗》中称“余三徙宅,而东偏俱有小园”,这是他屡以“东园”冠名居所的原因,亦可见他对福州黄巷中的东园终难释怀。
东园、黄楼是梁章钜在福州最后的住宅。此前他住在城内夹道坊(今福州市鼓楼区北大路)。在夹道坊新居,梁章钜开“藤花吟馆”,成了福州名流雅聚之所。梁章钜在《闽川诗话》“陈登龙”名下写道:“嘉庆壬申(1812年),余迁居夹道坊。新宅之东,有藤花一架甚古,值重阳前二日,招先生及萨檀河……十二人联吟其下……自是旬日一聚,迭为宾主,各出新篇,榕城诗事于斯为盛。”
参与其间的陈寿祺撰诗《藤花吟馆歌为茝林作》,盛赞梁章钜开馆雅聚之举:“百年藤韵已销歇,接迹乃归长乐梁……看君尚友登三唐,东南峤外罗文章……吾侪努力崇令德,久久芝室无渝芳。”可见在当时的福州城内,梁章钜俨然是领袖群伦的风流名士,其藤花吟馆是当时福州文化精英的高端“沙龙”所在。
夹道坊的房子梁章钜并未久住,次年春他又到南浦书院任教,并于冬天奉命携家眷北上京城为官。
在外宦海奔波20年后,1832年4月,58岁的梁章钜积劳成疾,奏请因病开缺,回福州调理。清廷任命他的挚友林则徐接任其职。8月,梁章钜回到福州,这才迁居到三坊七巷中的黄巷新宅。他先是亲自设计“修葺宅右小楼”,题名为“黄楼”,一如当年在藤花吟馆一样,和福州耆旧名流以诗酒唱和于其间,辑有《三山唱和集》十卷。1833年,他又“修葺宅左小园,傍曰‘东园’”,并将东园分为“藤花吟馆”等十二景,与福州士友结诗社于此,唱和联翩,直到1835年5月,朝廷急召他入京,梁章钜入住黄巷新居达4年之久。
这4年,他在黄楼、东园多有作为。譬如1832年秋,福州因风雨连绵,引起粮荒,米价昂贵,加上台湾民变,台湾粮米无法运抵福建,民间严重缺粮,人心惶惶。梁章钜见此情形,建议闽地要员奏请朝廷,借拨江南漕米十万石,以解闽人之困,朝廷允请,闽地荒年得以顺利度过。
1833年,郑夫人病逝在黄巷新居,梁章钜倍感神伤。他写下《清河郑夫人行略》,回忆夫人勤俭持家、大度平和的一生,称赞夫人“智力胜余远矣”,并说自己“性褊急,处事多粗疏,常赖夫人匡正之”。
道光十四年(1834年),梁章钜60岁,进入“耳顺”之年。他著述于黄楼,辑有《退庵随笔》。1835年,梁章钜召集常在他家唱和的诗友在“黄楼”新宅,“设局,劝捐义仓谷价”,前后忙碌了几十天,直到5月,奉朝廷急召入京,出任甘肃布政使。
如此热爱福州、造福福州的梁章钜,岂能想到“此去经年”,东园、黄楼几成永诀之所。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一切都与鸦片战争相关。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8-30中央文明办调研督导组点赞社区书院 向全国推广厦门文明创建经验
- 2016-08-29晋江市召开文明委主任扩大会
- 2016-08-29清流县注重发挥文明社区创建三项功能
- 2016-08-29建瓯市迪口镇举办首届“最巧厨娘”大赛展示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