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抓到方志敏后,敌人认为是了不起的胜利,召开各种庆祝大会。蒋介石下手谕“劝说归诚”,顾祝同等人好话说尽,酒桌拉拢,多方诱降,结果却得到方志敏“视死如归”四个大字,写罢拂袖而去。
1935年2月6日,在南昌委员长临时行营的豪华小会议室,蒋介石亲自出面劝降。当方志敏由几个人搀扶进来时,蒋介石起身迎接,安排在他身旁坐下,并向诸官员作介绍,接着说:“志敏老弟,都怪我来迟一步,你受委屈了。我们虽然8年未见,但心是相通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有热爱祖国之心……”其他人你一言他一语,又是“器重你”,又是“合作共建美好祖国,过去恩怨一笔勾销”。方志敏说:“我已被俘,不存在合作条件。若要叛变革命叛变党,当可耻叛徒,我方志敏永远不答应,办不到!”
自1935年1月29日被捕后,在狱中除了应付、驳斥劝降者和接见记者之外,方志敏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文章,记述一生战斗的经历,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如4月写成《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约5000字,从8个方面总结闽浙赣苏区的斗争经验。5月,在监狱“优待号”房间写成《可爱的中国》1.6万字,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清贫》约1000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提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些文稿不下十篇,通过看守所文书高家骏的女友程全昭送到上海,交给胡子婴转中共上海特科,有的通过胡逸民夫妇送出。
8月6日凌晨,在南昌下沙窝,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毛泽东与方志敏直接交往有3次,都在大革命后期(1926年4月至1927年4月间)。在创建苏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斗争实践中,他们思想相通,成果相衬,可以说方志敏是毛泽东最为关注、最为敬重、最为怀念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3月,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初稿)中就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彭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这三个人被公认为‘农民大王’。”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将当时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和发展列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两种模式,即“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1953年4月,毛主席巡视浙江莫干山时对汪东兴说:“方志敏同志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1964年11月9日,挥毫写就“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刻在南昌方志敏烈士墓前。在评点《新唐书·徐有功传》时,他评价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9-27福州市多措并举涵养城市道德 共建“文明福州”
- 2016-09-26为文明点赞 为三明点赞 提升三明软实力
- 2016-09-26文明教育 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 2016-09-26文明旅游公益广告
- 2016-09-26公共文明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