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连暲:救死扶伤的“红色华佗”
傅连暲中将是长汀人,原来是基督教徒,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前,他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傅连暲是带着肺病、胃病参加长征的。他负责红军部队的医疗保健工作,被称为军中“红色华佗”。在物资匮乏、条件极端艰苦的行军中,他积极就地取材,用中草药、土方开展治疗和保健工作。有个战士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傅连暲确诊是吃了不洁东西引起的,他倒出子弹里的硝药让战士服下,几分钟后就见效了。部队过雪山,很多战士只穿着单衣,傅连暲要求后勤人员多采购辣椒供大家御寒,减少非战斗减员。在藏族聚居地区,红军战士曾受伤寒症的严重威胁。傅连暲摸索出有效的土办法,救活了不少人,像王树声、邵式平、康克清等人,都是傅连暲亲手治愈的。他的主要办法,一是用冷敷退烧,二是让病人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的成分能止血、强心利尿。
傅连暲还挑选部分战士组成一个医疗培训班。他白天行军、治病,晚上给战士们上课,为部队培训了一批急需的医护人员,缓解了长征中红军医护力量严重不足的困难。
戴镜元:“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
永定籍红军干部戴镜元,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时他在中革军委二局任职,编入中革军委红星纵队第四分队,担任党支部书记。第四分队跟随中央领导行动,负责电台工作,承担着通信联络和侦听敌军情报的重要任务。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技侦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技侦情报战线的杰出领导者。
1935年3月,红军二渡赤水,再次占领遵义。1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是否进攻黔北重镇打鼓新场,会上多数同志主张行动,但毛泽东认为,此举将使红军陷入四面被围的绝境,坚决反对。会后,毛泽东建议周恩来暂缓发出作战命令。当天23时,戴镜元破译了国民党军正调兵遣将、在打鼓新场周围布下“口袋”的电报,立刻呈报中央。第二天早晨,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根据破译的情报,放弃了进攻计划,避免了红军的重大损失。巧渡金沙江时,中央根据戴镜元及其战友破译的国民党军队的调遣计划,准确计算出国民党军队抵达金沙江畔的时间,从容指挥红军利用几条渡船,历经九天九夜过江。
正因为在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第四分队都为中央提供了重要情报,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夸奖戴镜元他们是“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13荔城区开展“治超”专项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6-10-13涵江文明办报送的原创评论《唯坚定文化自信方能立身》被中国文明网“深度评论”采用
- 2016-10-13国庆文明旅游中的“思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