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不设垃圾箱,环境会不堪入目吗?在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这个学校的公共区域真的没有一个垃圾箱,可校园里很难看到各种垃圾。垃圾去哪儿了?原来,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装着一个环保袋,孩子们自己产生的垃圾会随手放进去。(3月23日《重庆晨报》)
中小学校园不设垃圾桶不是新鲜事。据报道,福建长乐一中建校以来,一直不设垃圾桶,后来校方委托物业管理学校垃圾,物业出于方便为每个班级放一个垃圾桶,没想到垃圾越来越多,于是学校决定将每个教室的垃圾桶都撤掉,每层教学楼只放一个垃圾桶,并让学生自带塑料袋装垃圾;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办学17年,也一直不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设置垃圾桶……校园不设垃圾桶,显然不是“钱”的事,而是蕴含着育人逻辑。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担当着育人的责任。现实中一些人之所以存在乱扔垃圾的陋习,说到底,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使然,文明理念未内化为自觉行动。培养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个别校园不设或撤掉垃圾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革除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或是举手之劳,但要长期保持垃圾不落地,却不是易事。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习惯陪伴人的一生,文明的品行在于点滴积累、聚沙成塔。显然,一方面需要学校道德与文明的引领,就像重庆这家小学校一样,坚持向上向善的办学理念,引导孩子从不乱扔垃圾等生活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文明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另一方面,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倒逼孩子坚持做到垃圾不落地。客观而言,校园不设垃圾桶,确实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便,但通过自带环保袋先把垃圾装上,再集中投放清理,循序渐进,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而且大家都这么做,也犹如一种无形的监督,头脑中的“垃圾”就会被清除和净化。毕竟孩子是一张白纸,关键看我们如何“着笔”。
当然,培养孩子文明习惯也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除支持和配合学校垃圾不落地的倡导外,还需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共同遵守、共同践行。真正通过小手拉大手,内化为整个家庭、整个校园的自觉行动,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付彪)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07明溪县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培训会
- 2017-04-07上杭县:举办礼仪培训 提升文明素质
- 2017-04-07金砖公益广告丨 (视频)文明礼仪践行行动
- 2017-04-07永春县文明办领导走访慰问“福建好人”巫金春
- 2017-04-07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 2017-04-07全省环保督察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