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晋江曾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市”,2014年后又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进入一体发展的时期。近年来,我市唱响为民创城主调,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推行全域一体创建,发挥城市文明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城乡统筹的资源整合作用,使之统一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中,有效推动了新市民的培育和新农村的建设。
一是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晋江主城区2030年将达288 km2,晋西、晋南辅城也将实现适度规模,但乡村仍将与城市共栖共生。为此,我市提出“全市一城”理念,把649 km2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管理,既发展壮大城市,又反哺带动乡村。实践中,我市以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为总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以城带乡的主抓手,努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使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2012年以来,共有241个村和社区享受美丽乡村政策扶持,完成投资15.6亿元,整理土地1242亩,新建农房46.2万m2,新增绿化328.4万m2,建成公共设施137.3万m2,完成道路硬化691.1km,提高了许多村庄的颜值和内涵。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脱颖而出,共培育本级示范村69个、创建泉州市级示范村7个,磁灶镇大埔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和福建省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示范村。为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去年我市把创建百个“最美乡村”纳入“十三五”规划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乡愁、生态、内涵、风情为导向,探索环境整治、生态旅游、文化保护、田园风光和产业推动5种建设类型,深沪镇运伙村、英林镇东埔村等22个村和社区成为首批“最美乡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城乡互动培育文明乡风。现代乡村要有美丽的“面子”,更要有文明的“里子”。在以城带乡的实践中,我市既推动城市文明“城风乡渐”,又鼓励乡村文明“求同存异”,促进文明乡风茁壮成长。首先是继承传统兴家风。深挖家风家训经典,出版《晋江家训选读》,在五店市兴建“家训馆”,在乡村里倡建“家风廊”,使优良传统逐步复兴;坚持家风教化从孝行、亲子、邻里抓起,首创《晋江小学孝道文化读本》,作为必修课在13000多名三年级学生中试行;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涌现出一大批“美丽家庭”和“最美家庭”。金井镇围头村常年开展“文明户”和“家庭好角色”评选,成为一个典范。其次是引领群众除旧风。把移风易俗作为传统乡村现代建设和核心价值落地生根的抓手,大力宣传“时移则俗易”,着力做好倡行村规民约、发展农村公益、弘扬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治理“四篇文章”,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全市392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村规民约,有效推动民风向俭向德向善,群众自我教化逐步上升为文化自觉。第三是崇德尚行树新风。突出爱桑梓敬乡贤、同乡井共守望、尊法律守规矩和学雷锋讲奉献四个主题,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公益文化、规则文化和志愿文化。以群众身边的好人、能人、带头人为“新乡贤”,广立“善行义举榜”,表彰“美丽晋江人”,将其事迹纳入乡土教育,引导群众恭敬桑梓、见贤思齐;把深化移风易俗与树立慈善风尚结合起来,鼓励群众节俭办事、参与公益,形成城帮乡、商帮农、村帮村、邻帮邻的互助社风,慈善总会筹募的28亿善款有一半来自简办婚丧喜庆的结余;广泛开展“八不”行为规范传播教育,把制定“市民文明公约”纳入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行权范围,配套出台禁止乱搭拱门、乱养鸡鸭、乱贴广告和送丧队伍招摇过市等一系列政府通告;支持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为乡村培养队伍、在农村发展分支,起到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志愿服务团队已发展到400多支、7万多人,带动10 多万名群众常年参与。第四是共建共享倡文风。组织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子、种文化”,推行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联动建设,少年宫扶持政策向乡村和外来工子弟学校倾斜,完善了乡村文化设施。“一公里半径”自助图书馆群、“2131”数字电影工程相继建成,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健身路径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学校少年宫发展到114所,“大美晋江”舞台艺术工程、“文化惠民”电子券惠及乡村居民。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25“张家港经验”引领文明城创建的四点启示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规范 集美盛光书院举办特色书法课程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规范 集美盛光书院举办特色书法课程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文明风行海沧礼让共建风尚 “文明小斑马”走红海沧街头
- 2017-07-24南靖县开展“创建文明县城,喜迎金砖宾客”宣传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