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8月11日讯 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耄耋老人,他结合永泰民俗文化特点,让传统祠堂华丽转身,转变为基层百姓普及科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公益活动的大平台,走出了一条用旧载体激发新活力的新路子,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了积极努力。
他的名字叫汪其越,永泰县大洋镇龙门埔头村人,1936年4月出生。1956年毕业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县民间文艺联合会顾问,《八闽名祠大观》名誉编委,数十载教育生涯中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
让传统祠堂成为“公益之家”
退休后,他被族人推荐任“汪氏宗祠理事会”理事长,对宗祠进行整修。2006年,汪其越倡导成立“龙门汪氏教育基金会”,以祠堂为阵地,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优秀学子予以奖励,对特困生给予资助。
对考取本科大学的学子,基金会组织报喜队,从祠堂出发,一路上鞭炮连鸣,锣鼓响天为学子送上喜报、奖学金和嵌有祠堂全景和祖训的小坐牌。当天下午还在家长陪同下来祠堂朝拜祖灵,恭听长者颂读《祖训》,为的是不要忘祖忘根,还让学子参拜中法马江海战牺牲的英烈先人汪孝金、汪齐善纪念牌,让他们恭听英烈事迹介绍,参加学子座谈会,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使整个村庄兴学重教蔚然成风,11年来,教育基金会共为302人送上喜报和奖学金。
让传统祠堂成为“文化阵地”
汪其越组建龙门民间文艺队,发掘弘扬民俗文化,开展形式多彩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被村民所认同并产生共鸣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进祠堂。
祠堂订有《福建日报》、《老人报》、《科技报》等报刊,象棋娱乐和文艺演唱活动,让祠堂既是凝聚亲情、传播优良文化、科技知识、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国庆六十华诞,汪氏祠堂承办“庆祝祖国门六十华诞山歌会唱”活动,2010年、2011年,汪其越及龙门民间文艺队编写《生态永泰》和《盛世颂和谐》参加福州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展演,把具有地方色彩的高跷、陆地行舟、打钱串、武术等永阳传统文化推广开来。
汪其越先生长期从事文教工作,尤其钟情民间文艺,笃志地域文化。退休赋闲之余,仍致力荟萃文学作品,创作曲艺山歌,搜集、整理、创作、编写有《家礼汇参》、《风韵乡音》、《永泰传统方言民歌选编》等多集民俗文化众书,乐此不疲,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竭尽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其晚晴焕彩精神令人敬佩。(永泰县委文明办 24819199)
责任编辑:孙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