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正是江南地区水稻收割的季节。中午,在江苏省常熟市瞿巷村9组,81岁的村民陈浩明和老伴徐巧咲正准备吃午饭。“上午在村里建的免费茶馆喝茶、下午通过村里免费安装入户的无线调频广播听听戏,家里屋外干干净净,景致不比城里的公园差。”陈浩明大声说,“我们老百姓对目前生活的评价就是四个字:心满意足。”(11月27日《光明日报》)
文明指数测评是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怎么华丽的文明指数成绩都不如老百姓的一句“心满意足”。说一千道一万,文明指数测评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老百姓满意,说明文明创建有成果;老百姓不满意,说明文明创建就无效。
“心满意足”是老百姓心理情感上的富有。文明指数测评涉及到的所有测评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对接创建为人民的理念。诚然如此,文明指数测评标准必须要让老百姓知晓、让老百姓认可,举措必须要老百姓赞同。说到底,文明创建就是一次老百姓主动参与的民心工程,抓准民生关切、落实民生需求、满足民生期盼,共享共建就会有底气、有力量、有成效。一个高分的测评分数必然对应老百姓心理情感上的“心满意足”,否则就会把老百姓推到“吃瓜群众”的地步,让文明创建流于形式。
“心满意足”是老百姓物质生活上的富裕。文明指数测评应体现具体的量化指标,而不是空泛的夸夸奇谈。文明创建不是饿着肚子闹革命,而应是让老百姓有真金白银的收获,切实感受到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行得更好、有更多的收入。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是文明创建必然的结果。无论设计多么好的文明指数体系,皆要把体现老百姓物质生活提高的“含金量”纳入考核,让人们在参与文明创建过程中能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享得到,从而不断增强认同度和自信心。
“心满意足”是老百姓综合感受上的富足。文明指数测评是一个系统化的测评标准,任何局部标准的考核,最终要聚合成块,体现为综合感受。如同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通常只会用“好”或者“不好”做出最直接的判断。因此,文明创建不能只为权宜之计或者局部打造,必须要点线面结合。文明指数测评要突出这种全套考核的目的性,从老百姓的身边事做起,让老百姓感受到全方位的“心满意足”。
“心满意足”是文明指数的方向标,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创建水平,就要看老百姓的满意度。群众生活变美好了,心情愉悦了,环境宜居了,那么就是文明创建取得成功了。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