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带火了一系列新概念、新名词,“乡村振兴战略”就位列其中。不仅因为它的主角是乡村,更在于它的目标是振兴、它的地位在战略。乡村要实现振兴,物质层面的内容建设自然是硬道理,但与此同时,精神层面的内容建设更是离不开、少不了。今年年初,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这是积极贯彻落实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充分体现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让农村的环境更美、乡风更淳,要让农民的思想更新、素质更高。新时代的新农村就应呈现这样的崭新气象,新时代的新农民就应拥有这样的精神风貌。打造美丽乡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分层次,要有破又有立,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笔者以为,打通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不妨以礼俗为抓手和突破口,承继文明、破旧立新。
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作为一种文化集合,其中包含着复杂多元的礼俗制度、文化教育、人际交往理念、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既有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封建腐朽文化。当前,在一些农村中依然普遍存在的陈规旧俗就是落后文化的典型代表。要建设美丽乡村,要打造文明乡风,就必须一方面与优秀的传统公序良俗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向陈规旧制、封建陋习“开战”。
中国人讲究礼数,自古也有着“礼多人不怪”的说法。文明的礼数、礼仪、礼节、礼貌是要讲的,这种礼俗不但要讲,而且要讲好。因为他们一方面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着中国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作为乡民们内心的普遍认可和共识,他们也起着规范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因此,合情合理、合规合法的传统礼俗、乡规民约,即使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予以保护、传承和发扬。
也有一些所谓的“礼数”发展到今天,不但失了原本的美好,反而成为了人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于这类陈规陋习,我们则必须持坚决抵制的态度。虽然个别旧俗在民间还着根深蒂固的根基,但只要我们态度决定、措施得利、方法得当,终有“拔根”的一天。当前,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文明乡风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各地简办婚丧喜事、破除封建迷信等现象已成风尚,重塑文明家风、学习先进文化已成乐事。现代文明理念的不断输入,必将战胜陈规陋习,帮助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美丽乡村既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描绘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美丽乡村不但要美在环境,更要美在人文,既要有乡土乡貌、乡风乡情,又要与现代文明相依相融、相生相伴。以礼俗为本、以礼俗为依、以礼俗为美、以礼俗为荣,才是新农村民俗应有的作用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