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非遗:传承初心 续写未来
http://wmf.fjsen.com 2018-05-21 09:17:05 杜正蓝 黄如飞 谢艳荔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5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杜正蓝 黄如飞 谢艳荔 通讯员 吴楠 徐璜)至今年,距离诏安县铁枝木偶戏成为第一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眼过去了13年。此后,几批次的非遗名录,诏安剪瓷雕工艺、黄金兴、彩扎技艺等项目先后入选。如今的诏安,不只对非遗,更是将县域的诸多传统文化项目都加以保护和传承,并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良性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子。

传承虽有阵痛,初心不改

诏安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很多诏安人有喝凉茶的习惯。其中,白眉凉茶驻足者众。

白眉凉茶是诏安的百年老字号,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传承至第四代。传承人沈周松自小跟随父亲学习凉茶的制作方法,还协助父亲整理了凉茶配方,规范凉茶制作流程。

“我想让这一品牌走出诏安,这对传承这项技艺有帮助。”沈周松说,在他手里,白眉凉茶完成了商标注册,然而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凉茶都是手工制作,年轻人没耐心不愿意做。加上被机械化制作冲击,面临着诸多难题。”沈周松介绍,目前白眉凉茶虽然开启连锁店、联营店模式,且规模已达到百余家。但饮料行业强大的竞争对手占领了终端市场,使白眉凉茶面临濒危之境。

虽然压力重重,但是沈周松依旧未放松对传统的尊重。“凉茶的配方沿用了近百年,未有问题,作为后人,我理当要严格传承,这才是对传统的尊重。”沈周松告诉记者,凉茶入口的苦涩感,通过某种食品添加剂就可以减弱,但他坚持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而是另辟蹊径,将凉茶手工压缩后,装入掏空的柚皮、橘皮里再次压缩,将凉茶制作成类似普洱茶、袋泡茶的新喝法。

这是“固执”的传承人,对非遗发自内心的尊重。在诏安,诸多非遗传承人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但他们都在坚守——紧跟时代脚步推陈出新,却不改初心。

技艺代代相传,直面沉浮

不改初心的诏安非遗传承人,也正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改变自身的表现形式,直面沉浮,让技艺代代相传。

作为诏安“元老级”非遗项目,铁枝戏历经了两次重生。

1955年,诏安县铁枝木偶剧团进京参加全国木偶戏曲汇演,风光一时。之后,剧团因时代变革,几近断代。好在诏安人没有放弃这门手艺,他们在闽粤边界自发组建了20多支农民木偶剧团,将手艺传承了下来。直到1994年,铁枝木偶剧团在荷兰国际木偶艺术节亮相,引起轰动。然而,当时代迎来新的跨越发展时,剧团无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又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剧团必须要往专业演出的方向突围。”说起铁枝戏出路,铁枝木偶剧团团长吴广成认为,传承艺术形式是正确的选择,但艺术表现方面还需要求创新、改革,不断适应市场和群众需求,才能博得众彩。

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诏安人进行了有益尝试。2013年,诏安县白洋乡在白石中心小学创办了扬帆少年宫铁枝木偶社,并聘请多名铁枝戏表演艺术家任教,吴广成就是其中一名。

“学生们对铁枝木偶的兴趣很浓,十分好学。”吴广成说,木偶社的表演队已经参加不少的各级戏曲表演及活动,将铁枝木偶表演得有模有样。几年下来,来学铁枝戏的孩子们越来越多,让他感到很欣慰。

2017年7月,白洋乡白石中心小学入选福建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培育示范校建设对象名单。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