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李玉莲)优秀人才正成为福建师大教师工作的标杆,学生成长的灯塔。在福建高校率先成立教师伦理委员会,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推动教师自律。每年举办“优师(youth)行动”暨新教师成长论坛。“思政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外,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坚定“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以阳光、向日葵为原型的“网红”“小葵”,传播主流价值,服务老师学生,线下线上联动,成为校园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到全国文明单位,再到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福建师范大学一直奔走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路上。近年来,他们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深耕从教师到学生、从“主渠道”到“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使好思想、好声音、好风气成为校园主流,探索出一条富有师大特色的文明校园创建之路。
对此,“老师大”校长王长平表达了信念和真情。他说,福建师大的人文积淀和心念育人温暖了文明之花。
优秀人才成为标杆灯塔 “优师行动”当好学生引路人
我国生物医学光子技术领域的奠基人谢树森教授,77岁高龄仍然每天工作到晚上。他出生异国、求学他乡,却毅然放弃种种优厚待遇,选择回到故土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五十载,桃李天下,至善至朴,精益求精。在福建师大,像谢树森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用坚守、严谨、奉献的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教师工作的标杆、学生成长的灯塔和优良校风的生动体现。
建设文明校园,教师队伍是关键。多年来,福建师大注重锤炼优良师德师风。在制度建设上,从2010年起实施师德建设六项制度,促进从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到教职工党支部等各层面的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联系,开展师德实践活动;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教师伦理委员会,制定实施教师伦理规范,推动师德建设从行政推动走向教师自律;成立教师工作部,探索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做法,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015年10月,福建师大成为首批18个“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之一。
为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福建师大适应新时代高校组织结构新变化,重点培育了全国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等11个科研创新型团队党组织,组建研究生西部支教团师生联合党支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学术带头人占85%;实施教师“领头雁”培育工程,2017年分四期组织全校171名教师党支部书记赴古田、长汀开展全员培训和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在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中发展党员,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2017年发展教工党员13名。
在教师培养上,福建师大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师德之星”“道德模范”“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青年教师”“我最喜爱的好老师”“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彰显教师风采、弘扬师德魅力,形成师德建设价值导向;每年举办“优师(youth)行动”暨新教师成长论坛、溪源青年沙龙等活动,面向新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与道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活动,当好学生引路人。
在师德监督考核环节,福建师大把师德规范融入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课题申报、导师遴选等环节,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学风建设委员会,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如今,在福建师大,一大批优秀教师活跃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潜心三尺讲台,书写治学故事,为万千学子引路筑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上,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志高教授字斟句酌地修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带领大家深刻理解科学的精确严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两岸文学教育与交流教师团队”在台北发布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青年教师潘苇杭从穿越剧入手,讲解先秦历史,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每堂课的座无虚席和不少“蹭课族”,上过她的课后,学生由衷地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