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山镇在南音等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上可圈可点。图为红旗村南音协会正在排练节目。
社会治理成果好
一支队伍化解基层矛盾于萌芽
“我马上就到。”撂下“警报”电话,汪清流立即出门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后,汪清流心里先松了一口气,这次的问题并不大:一户居民挖地基时伤到邻居的车库,双方有了矛盾。汪清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户居民答应尽快将邻居的车库恢复原貌,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柳城街道柳东社区的一场基层调解,汪清流既是社区干部,也是社区调解队的一名调解员。迅速将基层矛盾化解于萌芽,是柳东社区调解队的宗旨。
柳东社区由于历史原因,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产生了不少误会,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有些问题久拖不决,便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社区居民的积怨也就越来越大。”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汪世奔发觉:社区要和谐,矛盾先化解。为创建和谐社区,汪世奔带头成立一支社区调解队,首先从老访户的问题着手。
居民老汪就是其中一个老访户,“他的问题在于老房子,早年房子划入南安职专红线范围内,有关部门无法批准重建要求。但我们走访时看到房子已经存在多处漏雨、坍塌等现象,确实有重建的需要。”汪世奔告诉记者,老汪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石结构房,早已破旧不堪。
对于此事,仅凭社区之力无法解决。调解队先将此事向街道领导汇报,邀请领导到实地察看,再商量解决办法。在获得上级批准后,调解队又奔波于规划局、住建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从争取到落实再到办理,这烦琐的手续办下来,耗费了半年多,一同解决的还有其他两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如今,老汪的旧房子已经进行原地翻建,盖起了新房,再也不用为房子漏雨问题而忧心忡忡。这一事件的解决,改变了一些信访户的看法,汪世奔和社区干部们也从“局外人”变成了“主事人”,信访户也愿意和干部“打开天窗说亮话”,说出自己的诉求。
打铁要趁热,对于信访问题,社区采取“因人施策”方式:对于有着合理诉求的群众,社区联合街道干部全力帮助解决;针对不合理诉求的群众,则采取面对面谈心方式。柳东社区的所有信访问题在调解队的努力下得以全部化解,2017-2018年再没出现上访、非访、越访现象,社区也获评首批“和谐村(社区)”,成为从“上访村”逆袭为“和谐村”的正面典型。
如今的柳东社区调解队,已不再局限于社区干部,还邀请社区有威望的老人及乡贤加入,建立“微信群 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智慧,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激发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带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内现有居民6000多人,新旧小区39个,虽然矛盾时有发生,但都能迅速解决。”汪世奔说。
据了解,南安开展创建“和谐村(社区)”以来,集体访、越级访、进京越级访均呈现下降趋势,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反映信访诉求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缠访、闹访现象明显减少,信访形势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