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区,文明健康新风尚深入人心。(朱毅力 摄)
人气回暖、消费复苏,文旅市场运行安全有序,线上线下活动精彩纷呈……刚刚落幕的“五一”假期,翔安大嶝、澳头、香山、大宅、大帽山等景点不仅积极做好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预约参观、限量游览、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新风尚已渐入人心。
在翔安,一种融于心、践于行的文明创建氛围,久久为功,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外化为每个群众的自觉行动,内外兼修让这座厦门东部的滨海新城向上向善向美。在刚刚召开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翔安区以优异成绩荣膺省级文明城区。
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围绕“红色记忆”系列主题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区340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5万多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等规划新增车位3万多个,为全市最多;全区志愿服务驿站遍布大街小巷,已有6个“爱心屋”投入运营,营收全市第一;率先在全市进行公益广告统一规划建设……文明创建带来的美好变化,无声地提升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作为“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以勇担全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硬核支撑”自觉的同时,翔安区委、区政府紧盯文明创建工作,盯住关键,盯在日常,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巩固,始终将文明创建摆在全局工作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在硬件上舍得经费投入,对全区农贸市场、路面、立面、壁面、市容市貌、公益广告等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在软件上不断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补短板,除软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关键词
促落实
强化绩效管理 狠抓巡查督导
细心的市民发现,翔安区不少路段出现了一群辛勤奔走的“小绿人”,他们是最新“上线”的翔安市政停车管理员。因为4月27日起,翔安区路内泊车管理(一期)正式启动。不仅规范道路停车秩序、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也满足市民短时间临时停车需求。在创造更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同时,翔安也让市民享受到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
从群众意识、车位建设、管理模式等三个方面下功夫,全面规范城区停车,打造出一条文明停车“风景线”。去年以来,翔安区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周边、商户门前、小区出入口、小区内部空地等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增设停车泊位,全区新增临时停车场33个,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3万多个。
不仅如此,农贸市场、城中村、背街小巷脏乱,占道经营,垃圾清运不及时,公益广告投放不足等问题都得到明显整治提升。这些狠抓整改的举措背后是翔安区四套班子领导、各专项工作组按照“认识再深化、对标再精准、落实再加劲、氛围再营造”的要求,深入分管领域、行业、片区、项目现场找短板,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推进问题的整改,提升城区文明达到新高度。
近年来,翔安区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的标准,分批次、不定期对全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督导。在全市率先建立“日巡查、周督导、月考评、季调度”创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翔安区通过抽调城管、交警、市政集团等单位联合办公,组成11个专项督查小组,采取“三天一闭合,四天一循环”的工作机制,围绕“一个重点、注重两个结合、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工作方法,持续不间断开展巡查督查,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不断提升城区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一直以来,翔安区坚持在文明创建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责任化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打造文明创建系列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底色,让获得感与幸福感洋溢在每个角落,充盈在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