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右)带着志愿者慰问困难户。(同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6月22日讯(通讯员 陈佩珊)刘志勇看起来特别有亲和力。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总是眼里带笑,嘴角上扬。在很多场合,这样极具感染力的特质有着天然的“魔力”,包括志愿服务。
带着妻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带领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一个个数字记录着这位福建省五星志愿者经年累月的默默付出。今年,他登上3月的“福建好人榜”。
心善又热情
带动家人参与志愿服务
记者初识刘志勇,是因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去年,他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及高速路口、卡口的防疫工作,并带动552人次志愿者,在同安5个入厦高速路口和检查卡口协助警察、交警和医护人员为司机与乘车人员进行“i厦门”登记、体温测量、车辆疏导等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服务总时长达5724小时。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长期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其实早在2012年,刘志勇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他心善、热情,见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想上去做点什么。在这点上,他们一家四口很像。
刘志勇家附近住着一对残疾老夫妻。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二人相依为命。刘志勇和妻子汪晓萍知道后主动上门,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他们就会轮流去帮老人扫地、干家务,还常常自掏腰包补贴老人家用。老夫妻感动不已,逢人总说:“我们无儿无女,身边却有着比亲生还要亲的孩子在照顾我们。”
截至昨日,刘志勇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906.5小时。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女儿也都是志愿服务积极分子。妻子汪晓萍志愿服务时长达3822小时,16岁的大女儿刘晶晶志愿服务时长也超过1250个小时。
发起成立协会
服务总时长全省第一
2012年,刘志勇发起成立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初创时,整个协会包括刘志勇只有7名志愿者。刘志勇提出以“不奉献,你要青春做什么?一人一份爱社会就大爱”为导向,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领志愿者大力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文明创建、文化服务、文物保护、交通劝导等志愿者活动。
刘志勇着眼长远,一直在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协会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党建引领协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凝聚合力。”刘志勇说。
刘志勇还积极打造“益同来”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新领域,主动与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残联、红十字会、福利院、文化馆、图书馆、未成年疫苗接种站等单位共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刘志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超市+星火工程”志愿服务项目。在这一项目中,协会先后与23个社区(村)共建,带动23个志愿服务领袖人物,协助共建村居培育、孵化注册志愿者3621人。
成立近10年来,协会已发展至1374人、爱心商家100多家,拥有民俗文化文艺服务分队10支,建立多个睦邻点和4个志愿服务驿站。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云”中,协会服务总时长978483小时,排名全省第一。
如今,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的足迹遍布同安的高山、平原、沿海,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同安区920志愿服务联盟的一支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