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洲街实行严管措施后,道路交通秩序畅通。
群众的幸福获得感提升,除了与生活品质相关,也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密切联系。近年来,泉州各级公安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等科技手段,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以“保畅通、防事故”为目标,努力提升泉州市区道路交通环境,营造安全文明出行氛围。
交警在宝洲街利用无人机进行交通纠违
科技赋能 解决道路拥堵“顽疾”
“以前早晚高峰的时候,上班根本不敢走宝洲街,经常堵车,一不小心就迟到。现在通行效率高多了,每天上下班都走宝洲街,不再担心迟到。”在泉州中心市区刺桐南路一公司上班的张女士对于宝洲街的变化深有感触,她觉得,交警的创新做法值得点赞。
宝洲街田安路至刺桐路路段,全长大约1.1公里,短短的距离聚集了万达广场、酒店、医院等场所,人流量、车流量很大。此前,一到高峰期,该路段几乎都会发生交通拥堵,开车经过往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城市形象,泉州市交警支队找准症结,依托大数据指引、科技赋能和联动共治等手段,实施“上天入地”管理模式。2021年1月27日,交警部门对宝洲街田安路至刺桐路全路段采取禁止停车上下客的交通严管措施,并通过电子警察设备对车辆停车上下客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经过3天整治,宝洲街万达路段日均拥堵指数由6.33-8.62(中、重度拥堵)下降至1.96-3.31(畅通、基本畅通),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好评,同时为治理大型商超周边路段拥堵问题成功探索了“万达模式”。
近年来,这样的创新举措不在少数,泉州市交警支队针对城市交通堵点、难点进行深度调研分析,科学拆解、重构交通组织,挖掘交通潜能,不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如,运用“扁担思维”均分负荷,临漳门交通节点交通延误指数由60.44缩短至37.43,极大缓解了早高峰排长队问题;采用“通功易事”盘活资源,协调刺桐时代村、东亚文化之窗两个文化景点为周边的泉州一中、泉州外国语学校、泉州科技中学接送学生车辆提供1小时免费停车服务(共约600个停车位),促进通行效率与企业效益的双赢;通过“外宽内明”精细治理,义全江滨路口交通延误指数下降50%以上,平均停车次数由0.9次降为0.6次。
交警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疏堵结合 优化群众出行环境
“您好,请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近日,在中心市区刺桐路丰泽街路口,外卖配送员陈某因驾驶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不按道行驶被丰泽交警二中队民警拦下,民警对陈某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依法处罚。
在中心市区田安路与泉秀街交叉路口,市民吴女士刚要骑车闯红灯,一旁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在提示音不断提醒之下,她退回非机动车道上,耐心等待绿灯。
近年来,针对电动车管理,泉州市交警支队坚持“人工+科技”同步提升管理。在日常执法中,持续开展电动车专项治理,通过赠送安全头盔等柔性执法手段加强文明交通劝导;采取“白天围城、夜间点灯”方式加大现场纠违力度;通过研发“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数据采集系统”,成立视频抓拍小组,通过人脸识别及轨迹分析,对违法人员开展“进家入户”精准宣传,并将违法情况通报相关单位及个人,起到良好的执法震慑作用。
停车管理上,泉州市交警支队坚持“动态+静态”同步改善。从优化群众出行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大局出发,积极推动各区政府牵头,全面摸排盘活闲置停车资源,按照“应划尽划”原则,最大限度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全面摸排路外停车位、社会停车场、机关大院、新建小区、楼盘、商业综合体等停车泊位情况,积极牵线搭桥、推进停车位共享举措。同时,重新梳理并施划了白色收费车位、蓝色限时免费车位、黄色专用车位,首批设置了10个绿色如厕专用车位,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设置粉色接送学生专用停车道,为群众提供停车方便。据了解,全市公安交警部门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共摸排禁停标志标线3258处,整改禁停标志牌491面,调整停车泊位管理模式1401个,增设停车泊位2642个,新施划夜间免费停车泊位1530个。
深入车站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专项整治 精准消除风险隐患
近日,在中心市区丰海路,丰泽交警秩序中队民警通过研判发现,两辆面包车常常在固定时段往返于东海某处和郊区两处工厂。通过视频巡查,怀疑两辆面包车有超员接送工人的嫌疑。通过布控收网,两辆运载工人的超员面包车在丰海路和江滨路相继落网。这是丰泽交警大队利用“曙光”研判机制查获的又一起超员案例。
近年来,围绕“减量控大”目标,泉州市交警支队充分调动党委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力量,构建多维、多元的“群蚁”作战单元,利用大数据开展深度分析、事前干预和靶向施策,不断“蚕食消化”交通事故存量;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春雷”行动、夏季交通安全“夜鹰”行动,启动“曙光”研判机制、“蜂鸣”防范机制,个性化防范风险隐患,精准化切割事故密集板块,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泉州晚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邵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