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老”模式上午下棋、打桌球、接受针灸按摩,中午在老年食堂用餐,下午上老年大学、练习声乐……“以前只能在家看电视或者出门晒太阳,现在社区有各种娱乐项目,老人们的心情也很舒畅。”朔方七旬老人冯立平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共同体建立后,他在活动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如何应对上亿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目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区“共老”模式,正在中国多地探索推广。(5月11日中国文明网)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迈入中度老龄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中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时代,如何赢得3亿人口养老问题主动权,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可否认,社区“共老”模式,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人生活养老与精神养老更好融合的问题。以“朔方吾老共同体”项目为例,该“共老”模式为周边社区4000多名老年人提供着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日间托老、理疗康养、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让当地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养老,大大改善了老人养老的精神层次,让他们从老有所养更好过渡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有效整合基层“共老”资源,才更利于形成社区养老共同体的健康运行。例如,江苏苏州一些地方,将为社区老人配餐的地点建立在乡镇街道老年大学的边上,老人们上午在老年大学开展活动,中午用餐就减少了往返行程,下午的活动依然可以继续。而老年大学的一些教员,也是当地老年群体中的各路能人,有的教老人们唱歌,有的指导老人练习书法,还有的组织老人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的“共老”模式,一方面可以让老人更好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和投入,让“共老”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建立社区乡村居家养老服务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让辖区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实惠服务。比如朔方路街道建设“积分超市”,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形成“全民尊老”的氛围。目前,该街道辖区的志愿者已达到总人口的13%。如此养老模式,是为社会养老积蓄力量,今天我们在“时间银行”中存下的服务,等于为自己将来养老赢得了“利息”,自己今天投入越多,将来回报也会越多,如此春华秋实的“共老”模式,更能实现良性发展。
所以,基层“共老”模式建设,还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多探索更契合当地老人养老的最优模式,鼓励社会机构与大众共同参与,才能让家门口的“共老”惠及更多老年人群体,让老有所依更具幸福感。(福州文明网 徐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