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广平镇修建乡贤银杏公园
文明风7月28日讯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大田县结合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守望、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涵养乡风文明共同描绘“多彩大田”新画卷。
涵养乡风文明,挖掘村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乡情的深厚底色。在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中,全县立足保护乡风民俗、传承人文精神、崇尚优良家风为三大原则,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使之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华兴镇坚持保护先行、发展并重的思路,以培育古村文创、激活乡村休闲气质为切入点,积极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接,从顶层设计出发,修旧如旧,对古村落进行“着色”,一座座古民居得到了科学保护、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山路成为了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经典路线、山涧溪水滋润了画家纸上灵动的水墨、青山绿水也成了城区居民消暑解乏的“良药”。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村里种植了花草,栽种了绿化苗木,并对百年以上的名贵树木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并栽种果树,达到春季赏花,夏、秋季摘果的目标,美化了村居环境,提高土地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华兴镇让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动起来,率先打造杞溪村,青瓦白墙的农舍,与山水、古树自成一画,人们行走在村间古道,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美若穿越历史,山门打开,豁然开朗,整个古老的村庄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济阳乡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从规划编制、建筑修缮、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特色村“三位一体”的乡村发展定位格局,对“五古”(古街、古厝、古寺庙、古树、古桥)实行统一造册登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修建保护“三统一”办法,着力打造“灵动济阳”综合品牌。推动保护古街、古桥、古祠、古树、古堡、古厝等重要文物和170多处(户)。为了配合文化村落,乡里多方筹措资金,传统民居群的普遍保护修缮,开设岱山堂——国画院书画展,凤阳堡——乡村摄影展,挖掘村庄历史,出版《古镇名村济阳》书籍和《灵动济阳》画册等,“古树开新花”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承与利用模式蔚然成型;重现、开发古韵新景15处,如今文化古村落“五谷丰登”,散发出勃勃生机,明代的紫云桥原样修复一新,游人们行走在串珠漫步栈道上,桥下流水潺潺,水车翻转,浪花飞扬,村庄焕然一新。涂氏家族的岱山堂成为农家书法展,当地有名的凤阳堡成为摄影展,是村民茶余饭后去处的好地方。如今文化古村落成为乡村生态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量的游客为文化古村落——灵动济阳慕名而来,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年超过16万人次到村济阳休闲旅游观光。
大田县上京中学家风家训进课堂
涵养乡风文明,挖掘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绽放的一朵奇葩,历千百年而留芳。结合培育文明村镇,全县各地通过弘扬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创设“乡贤恳谈”制度,把先贤文化列入农村“三治”融合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为民办实事之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充分发挥了乡贤文化在涵育文明乡风、维护社会稳定、助推农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凝聚乡贤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一方面立足本土重塑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的初衷是想要解决我们发现的一些基层存在的严峻问题。”广平镇镇党委书记田书记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秀的乡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冲击,使得农村地区出现文化流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同时,镇政府及村两委在实施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行政力失效的问题,致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受到挑战,服务力也明显偏弱。镇里经过调研发现,一些退休干部、退休职工、老教师和老医生等,德高望重有威信,做事公道能服人,与群众沟通往往更到位。
另一方面凝聚力量扩大乡贤群体。建设镇就把当地几大家族乡贤组成志愿工作者,乡贤志愿者们利用对农村各种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到门的优势,凭借自己的公道、威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往往从农村风俗的“老理”出发,从家庭的亲情入手,调解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婆媳不和、婚姻矛盾等家庭矛盾,大大减少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农村的事往往十分琐碎,但处理不善,小矛盾可能演变成大冲突。用老百姓的法儿,解决老百姓的事儿,也许几句话,事情就能搞定。”这是建强村“公道乡贤”池上城常说的几句话。新乡贤定位为镇党委政府眼里的“德高望”,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用老百姓的办法,平老百姓的事情,避免了小口角引发大问题、小矛盾演变成大冲突,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红白喜事,老池主动帮忙安排,处理得既体面又妥当;哪里出现争吵声,老池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问清缘由,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谁家老人病了,若是儿女不在家,他也总是很快赶过去,帮忙送医院。很自然受到群众认可与称赞。太华镇创新了“乡贤理事“管理模式,每个家族推选2到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选为“家族理事大总”,与所在村民小组长一道共同协助村委做好村级事务管理、家族红白喜事操办、邻里矛盾调处等工作。弘扬敬长老、孝父母等伦理规范,推动村务管理的科学、民主化,促进了村庄的稳定、和谐。
涵养乡风文明,挖掘家风家训。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弘扬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传统家训家规的精华,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形成新时代乡村良好家教和家风提供丰厚滋养。家风承载历史,社会与家风同行,在传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让好家训引领社会新风尚,重点围绕“集、晒、评、宣、”四个方面,积极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的建设工作,做到家风家训进社区、进课堂、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把好家风、好家训的宣传深入到每户家庭之中。
建设镇建国村书记田生炳介绍说:田家祖宗给我们留下“勤为传家宝,俭是聚宝盆”治家格言,给孩子们说教,效果不大,为了留住乡村记忆,建国村结合古村落建设,花费了部分精力将村民手中的老照片和民俗物品集合起来,建成了建国村民俗文化博物馆,留存建国村村民们的那些记忆治家格言和民间故事。“孩子你看,这锄头当年爷爷在山里种地的时候可没少用过,用它开地,可顺手呢!”。
在建国村村的民俗文化馆里,村民田生引带着孙子孙女来感受一下这些老物件。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了进程。“只要一有空我就带孩子们来民俗馆感受一下,既让孩子长了见识,也让他们知道爷爷辈们是怎么生活的,不能忘本!”驻村领导深有感触告诉我们:“努力把建国建设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乡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把这些农具当成破烂堆着,那些老照片也都很分散,收集起来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家谱文化服务乡村文明建设”。
奇韬镇党委政府将郑氏祠堂改造成文化礼堂,通过“家风楹联”“传家至宝”“治家良策”“名言警句”“现代文明”“道德模范”等多个展区,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在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全县从“家”出发,开展传统文化进景区、进公园、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以基地建设、精品工程、文化活动为抓手,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让干部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传播现代文明,从而推动全县形成廉洁自律、修身齐家、崇德重礼的良好风尚。(大田县委文明办 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