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条例规定,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为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供优质课程。并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更好提升保驾护航。
不可否认,网络素养决定了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节制能力,以及与其他网络主体友好相处的能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互联网强国建设的未来。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不仅要有明确教育责任,还应通过系统的教育课程、相应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实践培训等共进措施,丰富他们的“知”与“行”。
多将涉及“道德”“思政”“安全”“法制”等契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的课程,编制成孩子喜闻乐见的网络素养教程,更有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比如,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中央网信办综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策划制作了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提升系列短片《向阳启航 “护苗”在行动》,用此具有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来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有相应的网络教育课程,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才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都将起到一课多赢的效果。
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更要做到知行合一。如何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素养提升实践机制?应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为重点,尤其是要通过一系列微课程、微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引领未成年人在提升网络素养中做到知行合一,力求夯实未成年人的素养根基。例如,福建各级文明网及各县(市)区文明微信和相关部门微信公众号开设活动专题专栏,制作微信动态页面,以图文、动漫、视频等形式展示活动情况,开展留言寄语等互动交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为未成年人成长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渠道,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立德树人、文明传承的“最大增量”。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须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合力共举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互联网时代,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真诚平等和未成年人分享网络信息,“大手”牵起“小手”一起走;学校、社会、网络平台和国家应协同行动,社会组织,包括社区、志愿者组织、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素养的宣传、教育、服务,通过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公益活动,形成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共识和合力,为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供了全面保障。(晋安区委文明办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