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穿过曲折巷弄,来到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小巷管家温馨驿站”,只见几位“小巷管家”正在交流社区今天发生的新鲜事。这间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见证了社区与居民的鱼水深情。
“小巷管家温馨驿站”原是文兴社区五保户郑碧金的住所,其生前受到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多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自愿将这处房产无偿赠予社区。2021年,老人身故后,社区结合“小巷管家”工作,将其住所改造成温馨驿站,谐音“文兴”,呼应“邻里一家亲,‘温馨’好家园”的社区党建品牌内涵。
文兴社区是1958年库区搬迁形成的老旧移民社区,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连体大栋房屋,加之人口老龄化、公共配套破旧,基层治理面临许多难点。如何破题?2018年,文兴社区在干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向社区居民招募了第一批“小巷管家”,其中多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
“小巷管家”名为“管家”,实则是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守望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法治的“宣传员”。“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每天穿梭于背街小巷、连体大栋房中,赢得居民交口称赞。”文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曾丽芳说。
前不久,“小巷管家”林秀珍在日常巡逻时发现社区一处地方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杂物,于是将问题反馈给社区。随后,社区干部和熟悉情况的林秀珍对周边居民进行耐心劝导,并联合共建单位古田县住建局清理垃圾、疏通管道、硬化路面,将原本“脏乱差”的闲置地变成一处整洁的公共空间。
今年90多岁的林秀华也是一位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的“小巷管家”。作为一名法院退休干部,她把丰富的民事调解工作经验运用到邻里矛盾纠纷调处中,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真正的“金牌调解员”。身体颇为硬朗的林秀华如今仍在积极参与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小巷管家”源自居民、了解居民,在协助社区、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始终不计报酬,为社区治理作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增强“小巷管家”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文兴社区向“小巷管家”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与结对共建单位古田农信联社联合创建“小巷管家信用积分银行”,明确积分实施细则,让“小巷管家”凭借服务积分兑换物质奖励。
文兴社区“小巷管家”工作富有成效,是古田县探索推行“小巷管家”社区治理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制定出台《“小巷管家”管理办法》,大力培育并做强“小巷管家”党群志愿服务队,推动矛盾纠纷在小巷中化解、治安防控在小巷中加强、平安幸福感在小巷中提升,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选优配强力量,古田县建立“小巷管家”人才信息库,从不同的群体中招募“小巷管家”200多名,储备“小巷管家”后备力量150多名,他们主要由热心公益事业、熟悉片区情况、有时间和能力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员和居民组成,有效充实城市社区治理力量。
真情服务居民,“小巷管家”常态化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巡视、劝导、宣传等活动;采取结对帮扶、邻里互助方式,服务失独、孤寡和高龄失能老人等重点人群;作为“法官+社区+小巷管家”服务模式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纠纷“源头+就地+分流”化解。
参与基层治理,古田县统筹安排“小巷管家”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确保各类志愿服务阵地“门常开”,反映问题“有人找”;定期召开议事会,征求“小巷管家”的意见,让服务项目更接地气、贴近民心;邀请“小巷管家”对社区重大事项和各项民生事务进行监督,促进社区各项公共服务落实到位。
古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巷管家”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里路”,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全县“小巷管家”将继续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古田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