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南平延平:“131”创新模式赋能 擦亮文明实践“延平名片”
http://wmf.fjsen.com  2023-12-21 22:25:00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12月18日讯 2022年来,延平区主动作为,探索创新“131”新时代文明实践延平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平区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增进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的做法,在“福建新闻联播”头条版块刊播。

突出“一个文明实践红色属性”,实现理论宣讲从“落下去”到“活起来”

延平区从基层一线遴选优秀基层干部、“三农”工作者、“五老”、先模人物和“政治立场坚定、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参与热情高”的党员、教师、退伍军人、行业骨干、社区工作者等113名,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新时代宣讲师”队伍,用他们亲身经历讲政策、讲变化、讲故事,让宣传宣讲矩阵强起来。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将宣讲与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以微视频和在“口袋公园”开展“小院党课”微宣讲等形式,让宣传宣讲矩阵活起来。再通过开展“微宣讲”比赛,评选“年度十佳志愿者”“年度十佳志愿服务队”等,创作一批接地气、有“干货”的宣讲作品,让宣传宣讲有特色。如,“永远跟党走”宣讲队,入选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讲师团2022年基层特色宣讲团;“小院党课”项目经验做法,在《中国城市报》、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刊播,并于2023年获评南平市机关机制体制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

创新“三大文明实践运行机制”,实现服务群众从“粗放型”到“精准性”

延平区建立了“定单+点单”工作机制。一方面,根据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理论传播、政策宣传宣讲、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等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制作“定单”下发,定向式要求乡镇(街道)实践所及相关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分级受理“点单”,把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群众与中心(所、站)“点对点”高效对接、精准服务。2022年以来,延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接派单997件,满意率达98%。

同时,还建立了“五联共建”工作机制,组建89个联建片,以1个中心村(社区)带动周边2-3个村(社区),通过“志愿队伍联建、志愿活动联办、志愿资源联用、志愿信息联通、志愿成果联享”,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34万场次,惠及群众58.59万人次。

此外,还建立了“项目培育+精准服务”机制,立足延平实际,精心培育“金口哨·小红旗”“生命教育‘ 救在身边’”等项目,列入点单平台,主动呼应基层和群众需求。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文明实践平台、志愿服务队伍、实践所(站)、社会组织等骨干志愿者进行培训,有效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和运营水平,确保志愿服务精准有效。

织密“一个文明实践立体网络”,实现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延平区构建了一个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总纲,21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干,31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分支,区、镇、村三级实践点为补充,融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于一体,形成的“1+21+317+N”的文明实践立体网络体系。组建了以区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区文明实践中心及各实践所统筹成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及本地特色的“8+N”志愿服务队伍,同时整合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力量导入基层实践所(站)。全区共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176支,文明实践志愿者3.96万人。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23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平名片”。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发展的实践模式,孵化出“延平讲堂”“巾帼律师团”“百合姐姐家教课堂”“红色电影进社区”等多个精品项目。(延平区委文明办 卢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