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他坚持行善20多年,致力将公益融入生活——记泉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肖建福
http://wmf.fjsen.com  2024-03-10 23:00:47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公益很平凡,从小‘善’做起,执着初心让公益融入生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20多年的公益路,肖建福始终践行这个理念。

近年来,泉州微公益协会举办了大小数百场公益活动,公益足迹遍布泉州各地,甚至走出福建,到达贵州、西藏。作为协会常务副会长,肖建福不仅参与协会建设,还牵头打造了“我的长辈”“微爱助学”“公益学院”“社会公益”“微爱环保”“共享场地”等多个公益项目,帮扶困难人群数万人。日前,肖建福获评2024年度泉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

一次偶然 点燃公益梦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能帮到一点是一点的想法去参与。”聊到何时开始的公益之路,肖建福打开了话匣子。

早在1999年,年仅17岁的他就多次以个人形式参与到一些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2001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广东东莞的一个公益团队,随队参与公益活动。当时众人自发组织为一名去世的女孩募捐,将其遗体送归故里。参与其中,让肖建福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决心。

回到家乡泉州后,他与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有了共同组建公益团队的想法。

“起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创建一个公益的平台,以更多的公益形式,让更多人可以在其中实现自己的公益梦。也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公益、认同公益、加入公益、传递公益。”众人一拍即合后,他们开始四处奔走,为偏远地方的孤寡老人、困难学生送上关怀和帮助。在此期间,他们的队伍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草根公益人”。为了规范组织、整合力量,2015年12月,肖建福与公益伙伴们正式注册成立了泉州微公益协会。

点滴爱心 汇聚成大“善”

“小小的善心之举,对我们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却能在无形中温暖他人,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肖建福拿起桌上的结婚喜糖动容地说,这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小云(化名)送的。在协会长达7年的关爱下,小云不仅完成了学业,还迈向了人生的新阶段。

他们不仅是困难学生的引路人,同样是“夕阳红”的呵护者。89岁的施阿婆常年坐在轮椅上,无亲无故,独居在一间小屋内。阿婆最欢喜有人陪伴,协会把她列为长期关爱对象,每隔半个月都会上门服务,跟她说说话解解闷。

点滴小“善”,汇成大“善”。协会成立八年多来,举办了数百场公益活动。其中,“我的长辈”公益活动爱心足迹遍布泉州各县(市、区),累计帮扶孤寡困难老人800余人,捐赠爱心物资价值超80万元;“微爱助学”公益活动累计帮助困难学子1200多人,捐赠爱心物资价值超百万元,爱心足迹最远到达了西藏;“泉州西街肃清门志愿服务驿站”,为无数游客提供免费奉茶、咨询指路、医疗救援等志愿服务;在省内首创“共享场地”公益项目,使公益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连续多年进行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助推泉州环保事业发展……

坚守初心 将“善”传下去

“做公益,必须始终秉持‘善’的初衷。”如今,肖建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中,发起建立了公益学院,结合自身日常工作经验,开展新时代文明宣讲、志愿服务讲堂,助力青年志愿骨干的成长。

他经常对志愿者们强调,作为一个志愿者,不能偏离公益的本心,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和共情受助者,从而精准地把握并优化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外,肖建福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创新公益方式,与公益伙伴们共同发出“共享公益”的倡议,在福建省首创“共享场地”公益项目,进行场地共享、平台共享、公益共享,逐步实现“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

让肖建福欣慰的是,他向上向善的力量也感染着家庭,两个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公益的种子。

“人人皆为善者,公益不仅靠行动,更需要的是善念的传递。当受助者受善举感化,在力所能及之时主动去帮助他人时,便是公益最大的成功。”肖建福说。(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庄鹏佳 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