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守住碧水蓝天,拥抱清新海岛

——莆田市湄洲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http://wmf.fjsen.com  2024-03-25 00:48:24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莆田市湄洲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让和美海岛的生态底色更鲜明、更厚重、更牢靠。

“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购买过度包装商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与投放也是对‘无废城市’建设的支持”……连日来,湄洲岛生态资源局联合湄洲岛新时代文明实践卫生环保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开展“共建‘无废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向村民发放环保扇、“无废城市”宣传手册等,科普“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要求,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作为首批“和美海岛”,湄洲岛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中,更加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无废海岛”建设为主体,以创建“无废”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全域“无废旅游”为抓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岛。

湄洲岛运用数字赋能海漂垃圾治理监管,强化海漂垃圾污染防治,打造“无废海湾”。

共建共享 打造绿色家园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也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走在湄洲岛宫下村,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专栏和商户专门配备垃圾分类箱。作为湄洲岛的“门面”,宫下村的环境直接关系旅客上岛的第一印象。该村依托“无废城市”建设,成立以村两委为主要成员的“无废村落”建设领导小组,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无废村落”建设。

“村内每家商户实行垃圾分类门前三包,保障整洁有序的街道环境;居民区内家家户户都配有干湿分离垃圾桶,还分区域建有分类处理中心,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机制,健全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使得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宫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进美介绍,村里还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和闲置物品回收利用活动,引导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旧衣物回收等,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村民们发现生活环境变好,游客也更愿意来了,都更加主动地加入到建设中来。”王进美说,如今,宫下村还积极申报市级“无废村落”,为宫下村再打造一张“烫金名片”。

科技手段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湄洲岛对岛内约1.25万户居民的厨余垃圾进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在全省首家引进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建设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成套化系统消纳系统。

“经过成套化系统消纳系统机械转换加工处理,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通过变废为宝实现了以资源再生代替处理排放,处理完的产物可用于岛内园林绿化、农田施肥,有助于改良绿地和农田土壤结构。”市环境集团湄洲岛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厨余垃圾日均处理量从原来的约1吨增至约1.8吨,可产出约50公斤有机肥料,且无二次污染,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双赢”。

针对快递、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岛内回收的泡沫垃圾不断增长这一趋势,该公司还在湄洲垃圾转运站建设废弃泡沫处理中心。利用环保型泡沫冷压机,为废弃泡沫找到“出路”,也为回收提供更大便利,以实际效果促进湄洲岛建设“无废城市”。

湄洲岛组织开展“共建无废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宣传。

细节着手 建设“无废海岛”

绿色农业生产和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湄洲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渔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农业”变废为能提亮了“无废城市”发展的成色。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设总回收站点1个、各村回收站点11个。去年,累计生产包装废弃物0.58吨;回收共计0.33吨,回收率56.9%;处理量0.33吨,处理率100%。”湄洲岛生态资源局生态科工作人员吴碧莹说,通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置,逐步提高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湄洲岛落实农药、化肥使用量减量化行动,鼓励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年,农药使用量为6.4吨,同比减少4%以上。持续推进渔业设施升级改造项目验收。2023年,渔排改造验收通过600口,完成率100%;筏式吊养塑胶浮球改造验收通过3924亩,完成率103.26%;深水大网箱验收通过12口,完成率120%。

清澈见底的浅滩、蔚蓝成诗的深海是湄洲岛的魅力“颜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守护好海湾生态,湄洲岛委托市环境集团组建海上环卫队伍负责日常保洁,并且全岛累计安装岸线监控探头45个,全部纳入湄洲岛智汇中心统一数据采集;省、市、区三级采用无人机航拍,实现对岸线海漂垃圾的自动拍照、自动识别以及在清理后的自动“回头看”功能,运用数字赋能海漂垃圾治理监管,强化海漂垃圾污染防治,打造“无废海湾”。

如今,“双碳”成为国家战略,这和“无废城市”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湄洲岛主动实施减碳行动,计划于2025年建成全国首座“零碳岛”。“我们把岛上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电能,不仅美观实用,而且节能降碳。”湄洲岛供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莆田供电公司与湄洲岛管委会合作,建成红树林“近零碳”排放建筑等23个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1300千瓦。“可以说,现在湄洲岛上每2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清洁能源,海岛旅游、生产、生活等场景均实现全电覆盖。”

湄洲岛第一中心妈祖小学开展“创无废校园、与自然共生”主题系列活动。

逐“绿”而行 践行“无废”理念

群众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更是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湄洲岛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营造全社会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浓厚氛围。

校园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地。在湄洲岛第一中心妈祖小学开展的“创无废校园、与自然共生”的主题系列活动中,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大力宣传“无废城市”理念,积极营造宣传氛围,推动“无废校园”建设。学生们还用画笔把自己对“无废校园”的理解绘成画,创作出一幅幅精美作品,加深“无废”理念在脑海中的印象,让环保意识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无废校园”建设与创新,推动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渗透,吸引家庭、社区以及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共同践行“低碳生活”。

不久前印发的《“无废”湄洲岛建设实施方案》已明确“无废”湄洲岛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立健全“无废”湄洲岛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无废”工作得到广泛支持,固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完成“无废湄洲岛”建设任务;到2025年,完成“无废海湾”“无废交通”“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民宿”“无废村落”“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商场、市场”“无废快递营业部”“无废饭店”等多类型“无废细胞”创建工作。

守住碧水蓝天,拥抱清新海岛。眼下,湄洲岛正进一步细化分解“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做好安排部署。探索实践一批更具实效、更入脑入心的活动载体,全方位推广普及、倡导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参与“无废城市”的积极性,谱写“无废城市”建设的海岛协奏曲。(莆田市委文明办 湄洲日报 蔡蕊 许双萍 林春盛 陈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