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晋江推进移风易俗:移除陋俗去 易得新风来
http://wmf.fjsen.com  2024-05-20 18:45:0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5月20日讯 “以前一年的份子钱就得花掉一万多元,现在大不一样了。身边亲戚、朋友、同事办婚事,要么不收红包,要么就发发喜糖;白事挽金也基本降到了100元,压力小了不少。”

礼金“降温”了,感情却“升温”了——这是近年来晋江广大群众的切身体会,也是晋江深入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取得的成效,在群众身上的生动体现。

多年来,晋江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摒弃婚丧陋习。如今的晋江,少了大操大办,多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攀比风、讲排场、比阔气的阴霾渐渐散去,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晋江大地,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群众幸福的笑脸上。

晋江东石镇塔头刘村把“佛生日”变为慈元文化节活动 图片来源:晋江东石镇

以规章制度来制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推行移风易俗要行之有矩。在长期深化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晋江针对社风民俗的现实情况,以“不炫嫁妆”和“规范出殡”为重点,通过建章立制和制度约束,让群众行为少一分任性,多一分自觉。

多年来,晋江强化顶层设计,规范推进标准,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发年度移风易俗行动方案和关于规范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试行)、领导干部出席慈善捐赠仪式管理规定、殡葬管理规定等市级政策文件,相关市直单位出台配套措施,各镇(街道)相应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制订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市镇村三级政策体系,用制度破解管理难题。

如今,晋江各镇(街道)、村(社区)严格落实文件和辖区村规民约有关规定,坚持辖区移风易俗动态监测处置日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常态化开展红白喜事操办暗访督导。2023年以来,晋江市治丧时长控制保持良好态势。

以“关键少数”来带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在晋江移风易俗推进中的作用尤其明显。

晋江紧抓“关键少数”、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先后出台规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红白喜事的量化规定,先后制定规范公职人员操办婚喜事等一系列文件,强化督查,严格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还高度重视企业家、干部和老年人等关键人物,发挥他们威望较高的优势,带头执行,有力确保村规民约落实到位。

今年80岁高龄的陈枝执,是罗山街道梧桐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作为老党员,陈枝执既是移风易俗的社区领路人,又是村规民约的模范践行者。

他凭借自身威望,牵头制定“减少宴席桌数、精简丧事规模”等方案,提出统一提供民俗公益服务的“以新破旧”办法,第一个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签名,并担任劝导队长,每逢红白喜事就举着小旗登门服务、宣传游说、清点桌数。

“倡导移风易俗,老党员、老同志要做榜样。”陈枝执在孙子16岁时,说服家人开了“本村不办成人酒”的先例,将孙子16岁“成人宴”节省下来的钱,凑足50万元,捐给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基金。

在陈枝执的示范和管理下,社区改变了大操大办的陋俗,群众得到不少实惠。2019年,陈枝执获得了第六届“泉州市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陈枝执这样的“关键少数”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才能更好地示范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英林乡贤洪辉煌简办喜事做慈善  图片提供:晋江英林心

以村规民约来自治

“乡约”自古就是改俗迁风的重要载体。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移风易俗的有效措施,让移风易俗更加有章可循。

“婚丧喜庆不铺张,扶贫帮困好风气……”今年1月,围头村村规民约2024年修订版正式实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把文明乡风吹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近年来,晋江金井镇围头村以村规民约的修订、执行、监督、内化为切入点,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以规立德滋养文明乡风,全村呈现出“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2022年,围头村村规民约获评泉州市优秀村规民约。

这些年来,围头村“两委”成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践行移风易俗。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简办红白喜事。在这里,“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示范引领充分发挥,群众自觉遵守、互相监督,全村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

目前,晋江市399个村(社区)均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各村、社区还主动响应上级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导,把“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准时开席”等新要求、新理念融入规约。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这一破旧立新的做法,广大群众减轻了经济开销、攀比心理和社会舆论的负担。

以慈善公益来推动

晋江人素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精神传统。在此背景下,晋江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发展慈善事业有机结合,引导群众把“面子”开支变成公益捐资,“简办婚宴、捐助慈善”渐成风气,“不讲排场讲慈善”的氛围日渐浓厚。

今年年初以来,罗山街道梧桐社区乡贤陈天从、朱碧芬伉俪简办爱女返亲宴,向社区老年协会捐赠善款40万元;西园街道苏塘社区赖永春、吴总琼伉俪简办孙女16岁生日宴,向西园街道公益慈善协会捐赠5万元,定向用于社区路灯修缮;安海镇后蔡村旅港乡贤李爱碧简办孙子喜事,为后蔡村60岁及以上老人、低保户对象每人分发现金及油、米各一份,捐款累计达20余万元……可喜的是,这种简办红白喜事、捐赠公益事业的行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3年起,晋江市慈善总会向全社会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号召,倡导把节约下来的礼俗资金、礼金奠仪捐给公益事业,或者建立专项慈善基金,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晋江市红白喜事及民俗活动节省的捐资超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慈善项目涵盖扶贫帮困、助学支教、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创业就业、助老助残、妇幼福利、青少年发展、便民服务等诸多领域。

以培育文化来植根

风气之渐,往往积习日久。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晋江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分,力求用健康的习俗、文体和科普活动剥离、取代陋俗。

民俗巡游、雨伞彩绘、亲子运动会、南音会演、剥海蛎比赛……5月9日—11日,东石镇塔头刘村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慈元文化节活动。5月11日恰逢农历四月初四,正是塔头刘村传统习俗中的“佛生日”。早在2013年,村“两委”牵头把“佛生日”办成民俗文化节,如今已经举办十届。

“以前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在操办宴席,属实浪费。”塔头刘村党总支书记刘永进说,把“佛生日”办成民俗文化节,不仅一年可省下开支300多万元,还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这些年来,晋江已有不少村居在禁止闽南传统“普渡日”“佛生日”大操大办的基础上,引入文体、科普、环保等元素,把“普渡日”“佛生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和“环境整治日”,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

近年来,晋江还以全国妇联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策划婚俗改革“三个一”工程,开展“推进婚俗改革,弘扬时代新风”“婚育新风‘晋’万家,倡导婚俗新风尚”等主题宣传活动,喜俗简办成为新风尚。

在此过程中,晋江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营造浓厚氛围,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美德“好声音”浸润群众心田。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未来,晋江将持之以恒抓好、抓实移风易俗工作,努力构建文明风尚“新常态”。(晋江市委文明办)